對於這一類的說法,我們先問:所謂給予宇宙以秩序的心,是個人的心,如你的心、我的心,抑或是宇宙的心?於此我們需附帶說:照我們的說法,所謂宇宙的心,與所謂宇宙中的心不同,其不同,我們於《新理學》中已有說明(在《新理學》中,我們稱“宇宙中的心”為“宇宙的心”。宇宙中的心亦可有與宇宙的心相似的意義,所以我們現在不用“宇宙的心”一詞。《新理學》中,亦應照改)。我們以為有宇宙中的心。我們說,人的心即是宇宙中的心,但宇宙的心則是我們所不說的。因為,以為有宇宙的心者,其所謂宇宙的心,空泛無內容,實是可以不必說的。
給予宇宙以秩序的心,如是個人的心,則此種說法,是很新奇動人的。不過如照此種說法,則宇宙間何以能有公共的秩序,是很難解釋的。此所謂公共者,是大家都承認的意思。若說宇宙間的秩序,是個人的心所給予的,何以各個人的心,皆給予外界某部分以某秩序?換言之,何以外界某部分的某秩序,為各個人所皆承認?我們固然可以說:這是由於“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緣故。但此理雖同,而給予此理與外界某部分,則可以不必同。若說:因外界某部分有某性,所以有同心者,必給予同理,則此某部分的某性,並不是個人的心所給予者,而正是我們所說客觀的理的表現。說至此,則需承認外界本有理,本有秩序。
例如,照康德的說法,在人所知的事物中,有些事物,人以為是必然的;有些事物,人以為是偶然的。因為在人的心中,本有必然與偶然二範疇。在心了解外界時,外界的有些部分,經過必然的範疇,所以其秩序即是必然的;有些經過偶然的範疇,所以其秩序即是偶然的。如果此所說心是個人的心,則外界的有些部分,或於此人了解之時,是經過其必然的範疇,因而在此人的知識中,其秩序是必然的。而此同一部分於彼人了解之時,是經過其偶然的範疇,因而在此人的知識中,其秩序是偶然的。如此,則此人所以為是必然的,彼人或以為是偶然的。我們不能說,此二人中,必有一個是錯誤的。正如一個人說:“我到過雲南。”另一個人說:“我沒有到過雲南。”此二人所說雖不合,但我們不能說,其中一人必是錯誤的。但事實上,至少對於有些外界的秩序的必然性或偶然性,各個人的見解,是一致的。若說是耦合,何以能耦合如此?即對於有些秩序的必然性或偶然性,各個人的見解,不一致時,一般人以為,這是由於有些人的錯誤。事實上錯誤的人,後亦往往自知其錯誤,自承其錯誤,何以是如此?若說給予宇宙以秩序的心,是個人的心,這都是很難解釋的。
對於這一類的說法,我們先問:所謂給予宇宙以秩序的心,是個人的心,如你的心、我的心,抑或是宇宙的心?於此我們需附帶說:照我們的說法,所謂宇宙的心,與所謂宇宙中的心不同,其不同,我們於《新理學》中已有說明(在《新理學》中,我們稱“宇宙中的心”為“宇宙的心”。宇宙中的心亦可有與宇宙的心相似的意義,所以我們現在不用“宇宙的心”一詞。《新理學》中,亦應照改)。我們以為有宇宙中的心。我們說,人的心即是宇宙中的心,但宇宙的心則是我們所不說的。因為,以為有宇宙的心者,其所謂宇宙的心,空泛無內容,實是可以不必說的。
給予宇宙以秩序的心,如是個人的心,則此種說法,是很新奇動人的。不過如照此種說法,則宇宙間何以能有公共的秩序,是很難解釋的。此所謂公共者,是大家都承認的意思。若說宇宙間的秩序,是個人的心所給予的,何以各個人的心,皆給予外界某部分以某秩序?換言之,何以外界某部分的某秩序,為各個人所皆承認?我們固然可以說:這是由於“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緣故。但此理雖同,而給予此理與外界某部分,則可以不必同。若說:因外界某部分有某性,所以有同心者,必給予同理,則此某部分的某性,並不是個人的心所給予者,而正是我們所說客觀的理的表現。說至此,則需承認外界本有理,本有秩序。
例如,照康德的說法,在人所知的事物中,有些事物,人以為是必然的;有些事物,人以為是偶然的。因為在人的心中,本有必然與偶然二範疇。在心了解外界時,外界的有些部分,經過必然的範疇,所以其秩序即是必然的;有些經過偶然的範疇,所以其秩序即是偶然的。如果此所說心是個人的心,則外界的有些部分,或於此人了解之時,是經過其必然的範疇,因而在此人的知識中,其秩序是必然的。而此同一部分於彼人了解之時,是經過其偶然的範疇,因而在此人的知識中,其秩序是偶然的。如此,則此人所以為是必然的,彼人或以為是偶然的。我們不能說,此二人中,必有一個是錯誤的。正如一個人說:“我到過雲南。”另一個人說:“我沒有到過雲南。”此二人所說雖不合,但我們不能說,其中一人必是錯誤的。但事實上,至少對於有些外界的秩序的必然性或偶然性,各個人的見解,是一致的。若說是耦合,何以能耦合如此?即對於有些秩序的必然性或偶然性,各個人的見解,不一致時,一般人以為,這是由於有些人的錯誤。事實上錯誤的人,後亦往往自知其錯誤,自承其錯誤,何以是如此?若說給予宇宙以秩序的心,是個人的心,這都是很難解釋的。
康德一派的觀念論者所謂心,如是一個人的心,則有如上述的困難。如其所謂心,是所謂宇宙的心,以為宇宙間的秩序,是一宇宙的心所給予者,則固可無上所述的困難,但亦不能如上所述的說法之新奇動人。此宇宙的心,雖說是心,但不能如個人的心那樣有思慮、有知識、有情感。無思慮、無知識、無情感的心,其內容是很空洞的。有些講康德哲學者,以為康德所謂心,並不是個人的心,而是一“邏輯的我”的心。如此說,則所謂範疇者,一方麵離具體的事物而自有;另一方麵對於個人的心說,亦是客觀的。如此說範疇,亦是我們所讚成的。不過我們說,這些範疇,無所靠而自有,不必說有一邏輯的我,以裝盛之。猶之我們說,理世界無所靠而自有,不必說有一宇宙的心,以裝盛之。因為這些裝盛之者,除了裝盛這些範疇或理世界以外,沒有別的內容可說。所以我們以為是不必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