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與欲(1 / 1)

>>>活動與欲

人生之目的是“生”,“生”之要素是活動。有活動即是生,活動停止即是死。不過此所謂活動,乃依其最廣之義,人身體的活動,如穿衣走路等,心理的活動,如思維想象等,皆包括在內。

活動之原動力是欲。此所謂欲,包括現在心理學中所謂衝動及欲望。凡人皆有一種“不學而能”的,原始的活動,或活動之傾向,即是所謂本能或衝動。衝動是無意識的,雖求實現,而不知所實現者是什麼,雖係一種要求,而不知所要求者是什麼。若衝動而含知識分子,不但要求,而且對於所要求者,有相當之知識,則即是所謂欲望。衝動與欲望雖有不同,而實屬一類。中國之“欲”字,似可包括二者,比西洋所謂欲望範圍較大。今此所謂欲,正依其最廣之義。人皆有欲,皆求滿足其欲。種種活動,皆由此起。

近來頗有人說:情感是吾人活動之原動力。如梁任公先生說:“須知理性是一件事,情感又是一件事。理性隻能叫人知道某件事該做,某件事該怎樣做,卻不能叫人去做事,能叫人去做事的,隻有情感。我們既承認世界事要人去做,就不能不對於情感這樣東西十分尊重。既已尊重情感嗎?老實不客氣,情感結晶,便是宗教化。一個人做按部就班的事,或是一件事已經做下去的時候,其間固然容得許多理性作用,若是發心著手做一件頂天立地的大事業,那時候,情感便是威德巍巍的一位皇帝,理性完全立在臣仆的地位。情感燒到白熱度,事業才會做出來。那時候若用邏輯方法,多歸納幾下,多演繹幾下,那麼,隻好不做罷了。人類所以進化,就隻靠這種白熱化情感發生出來的事業。這種白熱化情感,吾無以名之,名之曰宗教。”(《學術講演集第一輯》第75頁)

關於理性及宗教,下節另有討論。今姑先問:能叫人去做事的,果是而且隻有情感嗎?依現在心理學所說:情感乃是本能發動時所附帶之心理情形。“我們最好視情感為心理活動所附帶之‘調’(tone),而非一心理曆程(mental process)。”“自根本上言之,人之心,與動物之心,終是一複雜之機器,以發動及施行動作——以做事。凡諸活動,皆依此看,方可了解。”(唐斯累《新心理學》第一版第63頁)情感與活動固有連帶之關係,然情感之強弱,乃活動力之強弱之指數(index)(同上,第63頁),而非其原因。若以指數為原因,則豈不即如以寒暑表之升降為氣候熱冷之原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