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與人生(1 / 1)

由此可見,凡若使批評可能,則必先有一批評之標準,此標準必為批評者所認為之理想的,至其果為實際的與否,則無大關係。所謂理想有二義:(一)最好至善之義;(二)最高觀念之義。例如,柏拉圖《理想國》所說之聖王政治,即是其所立之理想的標準,以批評當時政治者。此聖王政治就其自體方麵言,即柏拉圖所認為之理想政治,最好至善之政治;就人之知識方麵言,則即柏拉圖之政治理想,對於政治之最高觀念。凡此皆以眼前之對象為不滿意、不好、不對,而以其所認為滿意,所認為好,所認為對者為標準,而批評之。至於批評人生,亦複如是。吾人若以實際的人生為不好而批評之,則必有所認為之好人生,以為批評之標準。此好人生,就其自體方麵言,即是理想人生,最好至善之人生;就人之知識方麵而言,即是人生理想,對於人生之最高觀念。人生理想,即是哲學。所以批評人生,雖為哲學之所由起及其價值之所在,但批評之自身未即是哲學,而批評之標準方是哲學也。

杜威先生謂哲學乃所以解決人生困難;此與以上所說,正相符合。實際的人生所以不滿人意,正因其有困難。理想人生正是人之一種生活,於其中可以遠離諸苦。故哲學,一方麵,乃吾人批評人生之標準,另一方麵,亦乃吾人行為之標準。人之舉措設施,皆所以遂其欲,所以實現其所認為之好。理想人生是最好至善的人生,故人之行為,皆所以實現其所認為之理想人生,其所持之哲學。“貪夫殉財,烈士殉名,誇者死權,眾庶憑生”,此四種人之行為不同,正因其所認為之理想人生有異。

問:人人既皆有其理想人生,有其哲學,則何以非人人皆哲學家?答:普通人雖皆有其理想人生,有其哲學,但其哲學多係從成說或直覺得來。哲學家不但持一種哲學,且對其哲學,必有精細的論證,與有係統的說明,所謂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哲學家與普通人之區別,正如歌唱家與普通人之區別。人當情之所至,多要哼唱一二句;然歌唱家之唱,因其專門的技術,與普通人之唱固自不同。故普通人雖皆有哲學,而不皆為哲學家。

柏拉圖說:天上蓋有如此之國(理想國)之模型,欲之者可見之,見之者可身遵行之。至於此世界果有或果將有如此之國否,則為彼有見者所不計,蓋彼必將依如此之國之律令以行,而非此不可矣(《理想國》第五百九十二節)。

哲學與人生之關係,亦複如是。

由此可見,凡若使批評可能,則必先有一批評之標準,此標準必為批評者所認為之理想的,至其果為實際的與否,則無大關係。所謂理想有二義:(一)最好至善之義;(二)最高觀念之義。例如,柏拉圖《理想國》所說之聖王政治,即是其所立之理想的標準,以批評當時政治者。此聖王政治就其自體方麵言,即柏拉圖所認為之理想政治,最好至善之政治;就人之知識方麵言,則即柏拉圖之政治理想,對於政治之最高觀念。凡此皆以眼前之對象為不滿意、不好、不對,而以其所認為滿意,所認為好,所認為對者為標準,而批評之。至於批評人生,亦複如是。吾人若以實際的人生為不好而批評之,則必有所認為之好人生,以為批評之標準。此好人生,就其自體方麵言,即是理想人生,最好至善之人生;就人之知識方麵而言,即是人生理想,對於人生之最高觀念。人生理想,即是哲學。所以批評人生,雖為哲學之所由起及其價值之所在,但批評之自身未即是哲學,而批評之標準方是哲學也。

杜威先生謂哲學乃所以解決人生困難;此與以上所說,正相符合。實際的人生所以不滿人意,正因其有困難。理想人生正是人之一種生活,於其中可以遠離諸苦。故哲學,一方麵,乃吾人批評人生之標準,另一方麵,亦乃吾人行為之標準。人之舉措設施,皆所以遂其欲,所以實現其所認為之好。理想人生是最好至善的人生,故人之行為,皆所以實現其所認為之理想人生,其所持之哲學。“貪夫殉財,烈士殉名,誇者死權,眾庶憑生”,此四種人之行為不同,正因其所認為之理想人生有異。

問:人人既皆有其理想人生,有其哲學,則何以非人人皆哲學家?答:普通人雖皆有其理想人生,有其哲學,但其哲學多係從成說或直覺得來。哲學家不但持一種哲學,且對其哲學,必有精細的論證,與有係統的說明,所謂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哲學家與普通人之區別,正如歌唱家與普通人之區別。人當情之所至,多要哼唱一二句;然歌唱家之唱,因其專門的技術,與普通人之唱固自不同。故普通人雖皆有哲學,而不皆為哲學家。

柏拉圖說:天上蓋有如此之國(理想國)之模型,欲之者可見之,見之者可身遵行之。至於此世界果有或果將有如此之國否,則為彼有見者所不計,蓋彼必將依如此之國之律令以行,而非此不可矣(《理想國》第五百九十二節)。

哲學與人生之關係,亦複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