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抱怨不如改變 (1)(1 / 3)

職場補氧有幾招

抱怨不如改變

很多職場人的眼睛總盯著自己,所以長不高看不遠;總是喜歡怨天尤人,也使別人無比厭煩。沒有苦中苦,哪來甜中甜。既然睜開眼睛享受風的清涼,就不要埋怨風中細小的沙粒。

工作中出現問題,抱怨是沒有用的,向毫無裁定權的人抱怨,隻有一個理由,就是為了發泄情緒,而這隻能使你得到更多人的厭煩。直接去找你可能見到的最有影響力的一位工作人員,然後心平氣和地與之討論。假使這個方案仍不管用,你也得到了一次溝通和鍛煉的機會。

尤其是不要在領導麵前抱怨,如果你怒氣衝衝地找領導表示你對他的安排或做法不滿,很可能把他也給惹火了。

所以即使感到不公、不滿、委屈,也應當盡量使自己心平氣和下來再說。也許你已積聚了許多不滿的情緒,但不能用滔滔不絕的抱怨方式發泄出來,而應該保持冷靜,就事論事地談問題。過於情緒化將無法清晰透徹地說明你的理由,而且還使領導誤以為你是對他本人而不是對他的安排不滿,如此你就應該另尋出路了

另外要注意的一點是,找領導反映問題,要多利用非正式場合,少使用正式場合,盡量與領導和同事私下交談,避免公開提意見和表示不滿。這樣做不僅能給自己留有回旋餘地,即使提出的意見出現失誤,也不會有損自己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還有利於維護領導的尊嚴,不至於使別人陷入被動和難堪。

改變不了,更無須抱怨

有的問題即使溝通也不能解決,那麼就更不要去抱怨了。有一句話說得好,如果你總是抱怨客觀條件,那麼你就可以把所有不成功推給客觀條件,自己可以肆無忌憚地失敗了。

有的事情,抱怨不如冷靜表達,而不是要攻擊或貶低對方。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講,別人通過一些事實證明自己錯了是件很尷尬的事情。讓領導在下屬麵前承認自己錯了就更不容易,如果你溝通也解決不了問題,就去做一些你能掌控的事吧。

例如排除負麵情緒,不把這些情緒帶到工作中來。很多人認為自己是對的,等領導給自己一個“說法”。正常工作被打斷了,影響了工作進度,其他同事對你產生不滿,更高一層的上司也會對你形成壞印象,而上司更有理由說你如何不對了。要改變這麼多人對你的看法很難,今後的處境更為不妙。

改變你抱怨的語言係統

孫飛在文化公司擔任前台秘書,每天都要處理很多瑣碎事務,加上薪水不高,升職渺茫,她的工作狀態就更糟糕,一天到晚就像一個 “怨婦”一樣,經常把“煩啊”、“窮啊”、“壓力大啊”之類的話語掛在嘴邊,走到哪裏就說到哪裏。搞得公司領導對她意見非常大,搞不好連前台的工作都不保。

孫飛的抱怨聽起來似乎非常直白,但缺乏實際內容,是非常空洞而模糊的。一方麵並不利於“說者”明確自身實際的問題和困擾,而往往糾纏在籠統不清晰的消極認知中無法自拔。

即使抱怨給自己聽,也應該改變自己“受害者”的心理,一個人在開口抱怨之前,應該明確困擾自己情緒的“罪魁禍首”,用簡明扼要的語句概括出壓力的“元凶”,表達出自己期望獲得改善的重點要求,比如“想睡覺”、“停止加班”等,而不是以“煩死了”、“愁死了”、“鬱悶死了”這樣簡單的形容詞一筆帶過。隻有這樣才能讓自己了解自己真實的處境,並幫助自己根據實際情況提供幫助或改善策略。

比如你所在的公司連續三天加班,卻拿不到任何加班費用。此時即使你鼓起勇氣決定向部門主管反映問題,但如果隻說“我煩死了,我好鬱悶”不可能解決任何問題。不如換成“加班太頻繁了,睡覺都睡不夠,如果有加班費,自己就能感覺得到重視了”。

抱怨不成,反而遭到孤立

當領導和同事正忙於自己的工作時,你去找他抱怨,豈不是給他煩中添煩、火上澆油嗎?即使你的抱怨很正當和合理,別人也會對你產生反感、排斥。讓同事聽見你抱怨領導其實並不好。如果失誤在領導,同事對此都不好表態,怎能安慰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