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抱怨不如改變 (1)(2 / 3)

如果是你自己造成的,他們也不忍心再說你的不是。眼看你與領導的關係陷入僵局,一些同事為了避嫌,反而會疏遠你,使你變得孤立起來。更不好的是,那些別有居心的人可能把你的話添枝加葉後反映到領導那兒,加深你與領導之間的裂痕。

工作最忌諱眼高手低,心高氣傲,大事做不了,小事不願做。不要養成挑三揀四的習慣。不要雨天煩打傘,不帶傘又怕淋雨,處處表現出不滿的情緒。記住,不做則已,要做就要做好。

不如多認識一些人,多和比自己強的人打交道,同樣能找到好的老師,不要和一群同樣鬱悶的人一起控訴社會,控訴老板,這幫不上你,隻會讓你更消極。和那些比你強的人打交道,看他們是怎麼想的,怎麼做的,學習他們,然後跟更強的人打交道。

第一次發飆

職場實錄

我在一家外企工作,負責技術支持。工作三個月,我兢兢業業,從未遲到早退,而且耐心細致,不但在部門會議上受到了表揚,還拿了500元業績突出獎,本來興高采烈地想請大家去吃飯,卻被一句閑聊中傷:“現在的年輕人真是不得了,一到單位就知道搶著出風頭。”“可不是,你瞧她那得意勁兒。”惡毒的話語從洗手間裏飄出。

聽著他們的語氣,我氣得手腳發抖。回去告訴閨密,閨密說,你是不是太張揚了,有時候對同事要謙讓些。

開始的時候,我覺得可能自己是有些問題,應該注意自己和同事的交往方式,多為別人考慮一些,於是大家搶案子的時候我不搶,先讓別人挑,假日值班調不過來的時候,別人值班2天,我多值一天,去歐洲出差的機會讓給了趙大姐,自己則選擇了韓國……我覺得自己這次做得夠完美了。

令我怎麼也想不到的是,年中評比,我拿到的評分居然是“average(平均)”,離理想的“outstanding(傑出)”差兩個等級。

我跑去問經理,經理虛弱地說:“以為你不會介意的,再說,你年紀輕,多的是機會……”

我打了個寒戰,突然意識到,不能這樣下去了。天哪,我怎麼就會不介意呢?

該來的終於來了,上周五,我在工作以來第一次發飆了,而且是和一個非常愛找碴的同事老遲大吵了一架。

那天,老遲負責的工作出了問題,她習慣性地想把責任往小字輩身上推,居然罵我:“你是豬腦子嗎,我以前料理山東的case,從未出現過問題……”

“拜托,你刷刷牙行吧,問題就出在你身上。”我毫不客氣地回答。

老遲愣了,5秒鍾後開始呼天搶地,跑去找老板哭訴,誓要把我拽下馬。

“你慘了,她是三朝元老。”有人警告我。

“我不怕。”我故作鎮定,但是我還是趕緊想辦法,那就是立即把事情的原委、出故障的原因、客戶的反饋意見整理成文檔,通過電子郵件發給了整個公司的人——有驚無險!

這以後,我再不是乖乖女,而是有名的小潑婦,同事們對我也敬怕兼具,反而讓我工作起來順利了許多。

職場補氧有幾招

改變受氣模式,你值得發飆

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怪”現象:孩子騙家長的錢,父母竟一次一次被騙;丈夫打妻子,妻子竟一回一回被打……這些實際上反映的是一種心理現象——交往模式的存在。也就是說,兩個或幾個人交往久了,就會形成一種固定的模式,即使你在其中處於弱者位置也不會引發對方的同情,因為已經習以為常了。隻有改變這種模式,你才能成為人際關係的主人,成為生活的強者。

有時候發飆是一種手段,不能絕對地評定為好與不好,凡事無絕對,關鍵看能否通過發飆達到目的、解決難題。倘若發飆時機和對象得當,有時也是通向勝利的有效方式。對職位較高的職場人而言,適度的發飆有助於樹立職場威信,如果新來的下屬不聽話,“選擇性發飆”也許是最短平快的解決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