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話倒把老板逗笑了,他拍了拍桌子繼續訓著,可是語氣已經明顯緩和了:“你態度倒是不錯,光態度好管什麼用?不能瞎搞呀,你哪來的那麼大膽子,居然敢調換我的貨品。”
我大著膽子說道:“我調換了20%的商品,但是我向您保證,這種調整,我們的銷售額至少上漲30%,當然,如果做不到,我願意接受扣工資。”
這讓老板很好奇,他對我說:“說說看。”
於是我侃侃而談:“前幾次的產品,每一次咱們都隻統計總體銷售額、類別產品銷售額。根據這個數據報告,看哪類產品銷售額高,您就保留哪類。相反,總體銷售額低的品類就撤換掉。對嗎?我認為應該創造最大化的銷售額。占著位置銷售不好的,就應該拿下去,而不是單純地按類別劃分,因為每類裏都有賣得好和賣得差的。”
老板想了想,沉默了半天之後緊盯著我看了又看,問:“那你剛才在會上為什麼不解釋?”
我說:“我怕您在盛怒之下拿杯子砸我。”我開著玩笑,心想,一定要給他留足麵子,該玩笑的時候以幽默的方式輕鬆對答。要知道什麼時候進、什麼時候退,見好就收才是硬道理。
果然,老板的態度緩和了,他對我說:“在你眼裏,我是不是暴君?”
我說:“不是,隻是開個玩笑。因為前兩天我就聽大家說過,您隻罵老人,不罵新人。我就在想,什麼時候被您罵過了,我就成了老人,跟大家也就自然融合了。這樣以後合作起來就會更融洽,真正成為一個戰壕裏的兄弟了!”
聽完我的話,老板把手上的文件推給了我:“按你的意思去做吧!”
事實證明,我的建議是合理的,也就是從那一次挨罵開始,老板再罵人的時候,常常會把我掛在嘴邊。他說所有的人都是溜肩膀,隻有我是願意、也敢於承擔責任的人。
職場補氧有幾招
領導發怒,如果不是因為你
在心理學上,憤怒常常是內心力量的體現。老板們一般都是力量型的人,這樣才能獨當一麵,所以他們一般都比較強勢,比較堅強,不容置疑。當他們遭遇挫折時,會以一種比較極端的方式表現出來。憤怒其實是一種力量,去改變一個自己不能接受的情況。
林芷一走進辦公室,就聽見老板在屋子裏咆哮:“你們這些人是怎麼回事?哪有你們這麼辦事的?都是飯桶!”
領導接過林芷手裏的文件,然後讓其他人離開了,突然,領導拿出林芷交的企劃案,“啪”的一聲摔在桌子上:“你寫的這是什麼玩意兒?連客戶的基本情況都沒有搞清楚!還有這個地方、這個地方,你怎麼不多動動腦子。”
林芷不敢申辯,隻好低著頭聽老板訓斥。老板訓了多長時間她不知道,直到聽到老板說:“出去吧!”她才一溜兒小跑回到辦公室。
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林芷心裏委屈極了,她的企劃案明明是周一開會的時候按照老板的要求寫的,但是現在卻被他挑剔得一文不值。老板怎麼也不顧及自己是個女孩子?一點臉麵也不給她留。林芷越想越覺得難受,到了午飯時間,林芷也沒有心思吃飯。一連好幾天,林芷都在老板的黑色情緒感染下垂頭喪氣。
這種情況下,林芷應該判斷出老板的脾氣並不是針對她,隻是她不巧成為老板的發泄對象,因為她對於老板來說,可能還沒有那麼重要。老板不能對著客戶發火,也不能到大街上去發火,公司是他掌控下的安全地帶,所以他最有可能選擇這個安全地帶來發泄情緒。
而且,林芷也沒必要為此而難受,也不必認為老板發火了就會炒你魷魚。如果人人都在被老板罵之後就辭職,那公司可能早就沒有幾個人了。她完全可以這樣想,“領導最近壓力太大,對誰都火氣大了些,這個案子他不同意,並不代表他就是針對我。”
讓微笑成為工作習慣,緩解自己的緊張狀態
一個人會很大程度上受到來自身邊其他人精神狀態的影響。因為工作的壓力,即使隻有一個人精神緊繃,工作場所的氣氛也會讓人緊張得透不過氣。不管是對自己還是對周圍的人來說這都是很痛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