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成為東吳的首善之地,戰爭並沒有完全停止,也暫時不會停止。事實上,三國之間的戰爭從來也沒有停止過。自從東吳的孫權定都南京,經濟建設不得不提到重要的議事日程上。畢竟經濟是一個國家的基礎,打仗離不了經濟,和平也離不開經濟,諸葛亮的前後《出師表》寫得很漂亮,慷慨陳詞大義凜然,然而恰恰就是為了壯懷激烈的北伐,蜀漢窮兵黷武,蜀漢先軍政治,經濟上早已經是一塌糊塗。
孫權定都南京時,正是諸葛亮北伐喊得最響亮之際,而蜀漢最後率先滅亡,與經濟崩潰不能說沒有關係。純從經濟生產的水平考量,三國中的東吳,可以說是經濟基礎最為薄弱。司馬遷《史記》中記錄秦漢時期的GDP排名,古代傳下來的九州中,名列第一的是雍州,排在最後的是揚州。大家都知道,秦國能夠統一天下,首先是拿下了蜀地益州,有了四川這個大糧倉,橫掃六國指日可待。擁有雍州的曹魏,擁有益州的蜀漢,自然條件比處在以南京為中心的揚州之東吳,要好太多太多。
況且三國時期,各國都還有些自己的問題必須要解決,蜀漢的諸葛亮“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並日而食”,七擒七縱孟獲。魏國的曹操也要跟境內的少數民族打交道,要清剿和安撫匈奴和烏桓。東吳麵臨的最大問題則是“山越”,《三國誌·吳書》中經常會出現這兩個字。關於這個山越,說法不一,如果用百度上的一句話來概括,就是“江南地區越人部落占山為王武裝勢力的統稱”。有學者認為三國時期的山越,為古百越部落後人,為了不納王租而占山為王,平時也勞動耕作,和平民百姓並無異別,翦伯讚先生《中國史綱要》認為:
山越人是秦漢時期南方越人的後裔,散布在長江以南今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等省境內。
總之,山越主要是存在東吳境內,就在南京附近。以建業為中心的東吳,要想維護國家的穩定,如何解決山越問題,必然會成為重中之重。看三國時的東吳地圖就可以明白,山越活動的區域與東吳的中心地帶幾乎重疊,就盤踞在首都南京周圍。如果不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山越問題,東吳也不可能太平。有一種觀點就認為,三國中東吳最後稱帝,顯然還與山越作亂有關,“山越好為叛亂,難安易動,是以孫權不遑外禦,卑詞魏氏”。也就是說,因為受到山越的掣肘,攘外必先安內,孫權不得不屈身事魏。再換句話說,南京地區若不太平,整個東吳也不會太平。
公元229年,孫權在自己的稱帝宣言中,強調規矩是被曹氏父子破壞,他現在隻是不得不當這個皇帝。“漢家堙替,不能存救,亦何心而競乎”,但是群臣都在說這是“天命符瑞”,天意不可違,一請再請三請,於是孫權就登基了:
南京成為東吳的首善之地,戰爭並沒有完全停止,也暫時不會停止。事實上,三國之間的戰爭從來也沒有停止過。自從東吳的孫權定都南京,經濟建設不得不提到重要的議事日程上。畢竟經濟是一個國家的基礎,打仗離不了經濟,和平也離不開經濟,諸葛亮的前後《出師表》寫得很漂亮,慷慨陳詞大義凜然,然而恰恰就是為了壯懷激烈的北伐,蜀漢窮兵黷武,蜀漢先軍政治,經濟上早已經是一塌糊塗。
孫權定都南京時,正是諸葛亮北伐喊得最響亮之際,而蜀漢最後率先滅亡,與經濟崩潰不能說沒有關係。純從經濟生產的水平考量,三國中的東吳,可以說是經濟基礎最為薄弱。司馬遷《史記》中記錄秦漢時期的GDP排名,古代傳下來的九州中,名列第一的是雍州,排在最後的是揚州。大家都知道,秦國能夠統一天下,首先是拿下了蜀地益州,有了四川這個大糧倉,橫掃六國指日可待。擁有雍州的曹魏,擁有益州的蜀漢,自然條件比處在以南京為中心的揚州之東吳,要好太多太多。
況且三國時期,各國都還有些自己的問題必須要解決,蜀漢的諸葛亮“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並日而食”,七擒七縱孟獲。魏國的曹操也要跟境內的少數民族打交道,要清剿和安撫匈奴和烏桓。東吳麵臨的最大問題則是“山越”,《三國誌·吳書》中經常會出現這兩個字。關於這個山越,說法不一,如果用百度上的一句話來概括,就是“江南地區越人部落占山為王武裝勢力的統稱”。有學者認為三國時期的山越,為古百越部落後人,為了不納王租而占山為王,平時也勞動耕作,和平民百姓並無異別,翦伯讚先生《中國史綱要》認為:
山越人是秦漢時期南方越人的後裔,散布在長江以南今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等省境內。
總之,山越主要是存在東吳境內,就在南京附近。以建業為中心的東吳,要想維護國家的穩定,如何解決山越問題,必然會成為重中之重。看三國時的東吳地圖就可以明白,山越活動的區域與東吳的中心地帶幾乎重疊,就盤踞在首都南京周圍。如果不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山越問題,東吳也不可能太平。有一種觀點就認為,三國中東吳最後稱帝,顯然還與山越作亂有關,“山越好為叛亂,難安易動,是以孫權不遑外禦,卑詞魏氏”。也就是說,因為受到山越的掣肘,攘外必先安內,孫權不得不屈身事魏。再換句話說,南京地區若不太平,整個東吳也不會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