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使郡縣誌書盡量規範化,重要的內容不至於遺漏,明朝政府製訂了一個《纂修誌書凡例》,永樂十年(1412)最初頒布時是17條,永樂十六年(1418)修訂成為21條。它列出了誌書應該包括的21項內容,如建置沿革、疆域、城池、山川、坊郭、鎮市、物產、貢賦、風俗、戶口、學校、軍衛、寺觀、古跡、人物、詩文等。對每一項內容必須記載什麼,如何記載,都作了明確規定。例如“城池”,規定要記載什麼時候興建,什麼人增築,有碑文的要記下碑文,城樓、垛堞、吊橋都要有記錄。“稅糧”、“貢賦”、“戶口”等,要求記載自前代到明洪武二十四年和永樂十年的情況,必須“詳其數目”。這是我國由政府正式頒布的第一個修誌條例,明代的許多誌書都是參照它來設置類目的。它對於提高地方誌的整體水平發揮了很好的作用。
同時,明代有許多方誌編纂人員在繼續探索改進地方誌的體例。有人根據孟子說的:“諸侯之寶三:土地、人民、政事”(《孟子·盡心下》),在方誌中隻設土地、人民、政事三類,稱為“三寶體”。例如《(嘉靖)醴泉縣誌》(陝西醴泉)和《(萬曆)湖州府誌》(浙江吳興)便是如此。有人認為當時一些地方誌過於冗長、繁瑣,就反其道而行之,創設“簡體方誌”,如康海的《(正德)武功縣誌》(陝西武功),隻有3卷7篇2萬多字;韓邦靖的《(正德)朝邑縣誌》(陝西大荔)更簡單,隻有5700字。它們的結構、記事、文采都很出色,不過畢竟太簡單了,作為資料書就不能令人滿意。此外,明代方誌還有仿紀傳體史書的,有采用編年體的,有仿政書體的,各有千秋。雖然有些嚐試並不成功,但他們力求汲取其他著作的長處來豐富地方誌的表現手法,對後人是有啟發的。
方誌學家們對明代誌書的評價不太高,總的認為質量比較粗糙,反而不如宋、元時期的佳作多。連它最重要的一部總誌《大明一統誌》也有不少錯誤、疏漏、自相矛盾之處,甚至有些地方句讀不通,受到後人尖銳的批評。一般認為,明代學術界的風氣比較粗疏,喜歡空發議論,不大願意做切實的學問。這種學風,顯然也波及了地方誌。但是,全麵來看,明代畢竟是地方誌闊步前進的時期。明人修誌,多數注意廣搜博采,為我們保存了大量明代史料。他們留下的近千種地方誌,以及他們在地方誌編纂中的探索和創造,為古代方誌走向全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踏上古代方誌的頂峰
清朝是中國最後一個專製王朝,也是中國古代方誌發展的最高峰。
為清代修誌事業立下了第一功的,是清初的河南巡撫賈漢複。他以明代的《(嘉靖)河南通誌》為基礎,在順治十八年(1661)主持修成《(順治)河南通誌》50卷,而且率領河南8郡2州95縣都陸續修了誌書,奏響了清代大規模修誌的序曲。《(順治)河南通誌》受到朝廷的好評。康熙元年(1662),賈漢複調任陝西巡撫,又主持修了32卷的《(康熙)陝西通誌》。
康熙十一年(1672),清政府決定動手編纂《大清一統誌》。它采取的第一個步驟,是命令全國各省纂修通誌上報翰林院,並且將賈漢複的《河南通誌》和《陝西通誌》頒發天下,作為示範。康熙二十二年(1683),禮部又奉旨督催。一時各省紛紛設立誌局,經過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努力,各省普遍修了通誌,有的甚至修了兩到三次,為編纂《大清一統誌》準備了良好的條件。
《大清一統誌》前後修過三次,曆經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5朝,150年沒有中斷。康熙二十五年(1686)三月朝廷正式設立一統誌館。到乾隆八年(1743),第一次成書342卷;第二次在乾隆四十九年(1784)續修成500卷,這個續修本被編進了中國最大的叢書《四庫全書》;第三次在道光二十二年(1842)完成,增加到560卷,由於它記述的事實到嘉慶二十五年(1820)為止,所以稱為《嘉慶重修一統誌》。《嘉慶誌》當時沒有刊印,直到1943年才由商務印書館整理出版。
清朝皇帝不僅對修誌的組織、進度抓得很緊,而且對誌書的內容和質量往往親自過問。例如,雍正皇帝曾嚴旨斥責廣西巡撫李紱(fú)主修的《廣西通誌》“循私”,一怒之下,這部《廣西通誌》被焚書毀版,同時命令各省督撫都要將本省的通誌重新修訂一遍,“務期考據詳明,采摭精當,既無缺略,亦無冒濫,以成完善之書”。如果一年內不能完成,可以寬限到二至三年。果然修得又快又好,可以考慮總督巡撫升官。如果拖延日子,成書又草率濫略,就要“從重處分”。(見《清世宗實錄》卷七五:雍正六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上諭)。乾隆皇帝同樣親自審讀誌稿。乾隆二十九年(1764)上諭曾明確要求,為了加快一統誌的進度,誌稿要“隨繕隨進,候朕審定”。有一次,一統誌館的官員進呈鬆江府(上海鬆江)清朝人物的傳記,他讀後發現其中沒有曾做過刑部尚書張照的傳,就指示說:這個人雖然有過失,但是很有才學,書法精工,為海內所推重,不給立傳“實屬非是”。如果各省有類似情況,也都要查明補上。在皇帝的督責下,《一統誌》的纂修官無不兢兢業業,嚴謹踏實地工作。編好的稿子由專人一校,副總裁二校,總裁三校,抄成清樣以後如發現問題還要校改。所以《大清一統誌》是曆代總誌中質量最好的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