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驚心動魄的地震之謎(1 / 2)

1920年12月16日,中國寧夏海源發生8.5級地震,死亡20萬人;

1923年9月1日,日本關東發生8.3級地震,10萬人喪生,4萬人下落不明,經濟損失約156億美元;

1976年2月4日,危地馬拉地震,僅僅39秒鍾內就有2.6萬人死亡,6萬多人受傷;

1976年7月28日,中國河北唐山發生7.8級地震,死亡24.2萬人,重傷16.4萬人,經濟損失上百億元;

1994年,美國洛杉磯地震,直接經濟損失達200多億美元;

1995年1月17目,日本阪神大地震,死亡55000多人,傷2.6萬多人,毀壞房屋5.6萬幢,經濟損失上千億美元;

地震,是對人類危害最大的自然災害之一。據統計,1900~1979年間,全球共發生嚴重災害性地震近600次,死亡120多萬人。我國20世紀以來死於地震的總人數達55萬之多。地震猶如一個龐大怪獸,不僅奪走數以萬計的人的生命,而且在瞬間毀滅無數財產。同時,它還形成火災、海嘯、水災、山崩、地陷、火山爆發和瘟疫等次生災害,其情景,駭人驚世。為了戰勝震害,人類對地震作了幾千年的探索研究。我國古代人民和科學家,對地震的研究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不僅留下豐富的地震記錄,而且積累了大量地震知識,提出了許多預報地震的辦法。《詩經》上就有對公元前780年西周大地震的記載:“燁燁震電,不寧不令,百川沸騰,山壕舉崩,高岸為穀,深穀為陵。”《銀川小誌》上則有古人對地震前兆的總結:“大約冬春居多,如井水忽渾濁,炮聲散發,群犬圍吠,即防此患。”特別是我國古代科學家在地震儀器上有著偉大的創造發明。世界上第一架觀測地震的儀器———地動儀,就是在公元132年由我國的張衡發明的。這一儀器要比外國同類儀器早誕生近1700多年,它“以精銅鑄成,圓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樽”。公元138年3月1日,它的西方龍嘴張開,成功實測出隴西地震,成為當時遙遙領先於世界的一項偉大發明,至今仍為中外科學家研究和宣傳。人類通過地震史料的研究和對曆次地震的觀察,揭開了地震“怪獸”的神秘麵紗,認為地震是可以預測、預報的,人類具有防震和抗震的能力。為此,人類開設了震因學、震史學和震兆學,推動了地震科學技術的形成和發展。

地震也叫地動,是指因地球內部的巨大壓力使岩石斷裂、移動而引起的震動。它是地殼運動的一種表現,大致分為構造地震、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三類。震源可在陸地,也可在海洋。為了防禦地震的突然襲擊,許多國家建立了相應的管理機構和研究所,加強地震預測、預報工作,提高人類自身的抗震能力。我國在河北邢台發生大地震後,按周恩來總理的指示,於1970年成立了國家地震局,使我國成為當今世界上唯一由國家組織、在全國範圍進行地震監測預報的國家。

在地震預報方麵,世界上起初僅有長期和短期預報。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人們發明了多種地震監測儀器。目前,各個大陸已有500多個大型聯網地震儀站,便於及時、準確地捕捉地震的行蹤。我國建立了約900個小型地震及各類前兆觀測台站,21個區域及地方遙測地震台網,10個數字地震儀台站,並布設了3萬千米形變、重力及地磁流動測線,形成了相當規模的觀測係統,並建立了全國及區域通訊係統。目前,人們可以通過地麵形態、地下水、地磁場、重力場、地溫、地應力的變化和地聲、地光、地震雲等現象對地震做出成功的預測和預報。1976年龍陵地震前,一位值班員看到天空出現一條橘紅色的光帶,他立即判斷這是地光,並迅速拉響警報器,及時疏散人員,避免地震傷亡事故。同樣,1979年日本奈良市健田市長在訪問我國期間,在北京飯店看到條帶狀雲,從而與我國地震工作者一樣,用地震雲預測到江蘇溧陽地震。我國1995年東海海域7.3級地震的預報成功,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國際上唯一成功預報破壞性地震的事件。我國地震預報水平處於世界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