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驚心動魄的地震之謎(2 / 2)

在地震預報研究方麵,我國也頗有建樹。中國科學院院士馬宗晉在這方麵享有國際聲譽。他的分階段漸進式預報理論被國際社會譽為“中國的地震預報模式”。馬宗晉因此於1977年3月被羅馬尼亞政府邀請對佛朗卡震區進行考察論定,平息了因“美國之音”誤傳而引起的風波,他也因此於1987年應美國之邀到該國講學。

地震研究,提高了地震預測的水平,同時也增強了人類防震、抗震的能力。首先,人們盡可能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我國唐山大地震時,絕大部分建築遭破壞,而唐山麵粉廠因為是按8度設防建設的,即使在遭受10度破壞性地震襲擊時,仍未受嚴重破壞。其次,堅持走“以防為主,綜合防震減災”的道路,注重抓好地震預報、震災預防、地震應急、震後救災重建四個工作環節。1989年10月17日,舊金山發生大地震,市內一個體育館內正舉行一場精彩的棒球比賽。地震突然發生,比賽暫停,但幾千名觀眾很鎮靜地坐在原位,無一人奪路逃生。這是美國平時重視地震防禦和國民心理承受力教育的結果。我國在這方麵也有典範,1976年7月中旬,唐山大地震前夕,該市青龍縣召開農村三級幹部會時,接到國家預防中心有關下半年有地震的預報消息,縣委當即進行抗震減災工作部署,普遍搭防震棚,設測報點,結果該縣在唐山市20多萬人死亡的情況下卻無一人傷亡。該縣的經驗受到聯合國的重視。

作為一門科學,地震科學目前尚不盡完善,地震預報仍有相當的難度。但是,地震研究的成果已使人們相信,人類可以防禦這一災害。1987年,第42屆聯合國大會通過169號決議,決定在1990~2000年開展“國際減災”活動,地震已作為重要的內容列入自然災害係統研究工作。人類最終將準確無誤地在地震發生前拉響警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