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壯觀的火山之謎(1 / 2)

早在2000多年前,我國古代書籍《山海經》中就記載了昆侖山一帶有“炎火之山”,以為“山在燃燒”,因名“火山”。這是世界上關於火山的最早記載,可見“火山”名詞出自我國。

“火山”是地球內部熔融岩漿等高溫物質噴出地表堆積形成的高地。火山噴發時,地球表麵就像被炸開了一條連接地下深處的通道,一根通向岩漿源地的“喉管”;一時間,大量熾熱的岩漿、氣體、塵埃和圍岩碎屑、熔岩塊、石塊等,從“喉管”中噴突而出,衝向高空,形成了一根巨大粗壯的火柱;火柱衝至一定高度,體積急速膨脹,形成了似氫彈爆炸的蘑菇狀煙雲;煙雲是由噴出的氣體、水蒸氣以及細小的火山碎屑物(包括火山灰)、岩屑物質等構成,其中帶正電荷的大量水汽與帶負電荷的火山灰在高空相遇,由於高空氣溫低,兩者結合迅速凝結成雨滴,以暴雨形式降落,並伴有電閃雷鳴,形成了一幅既壯麗又可怕的自然景象。

暴雨挾帶著火山碎屑物和岩屑物質傾注而下,形成火山泥石流,常和熔岩一起,急劇地順地勢向低處流動,沿途切割山地,毀壞林木、道路、村莊、建築物等,具有極大的破壞力,給居民帶來災難和厄運。

火山噴發,是釋放地球內部能量的一種形式。不同類型的火山,因噴發方式不同,其噴出物的性質也不一樣。

當火山噴出的是酸性岩漿時,熔岩所含的氣體特別多,熔岩流很黏稠,流動速度較慢,氣體不易散逸,容易堵塞“喉管”。猶似巨大的“瓶塞”,堵住了“喉管”,這樣就造成“瓶塞”下麵岩漿中的高壓氣體愈積愈多,壓力愈積愈大,一旦熔融岩漿積聚的壓力大於“瓶塞”的壓力時,便衝破“瓶塞”而出,發生猛烈爆炸。與此同時,大量氣體、火山彈、火山礫、火山豆、火山灰等固體噴發物被噴射入空中。

酸性岩漿火山噴發的魔力究竟有多大,不妨了解一下地球上已經發生過的實際例子。

到目前為止,數位於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和爪哇島之間的喀拉喀托火山的魔力最大。自1883年5月20日起,這個平靜了200年的火山又重新活動,尤以同年8月26日的那次大爆發魔力最大,也最為猛烈。喀拉喀托火山將自己所在島嶼的麵積炸掉了三分之二,迅速形成一個300多米深的海盆。噴出的巨大火柱直衝雲霄,煙雲衝上70~80千米的高空;火山灰遠渡重洋,環遊世界,飄浮空中長達數月之久,以致世界各地在日出或日落時,都可以看到由火山灰反射太陽光形成的燦爛霞光。火山爆炸時發生的轟鳴聲,連遠在4800千米以外的非洲毛裏求斯所屬的羅德裏格斯島都能聽到,爆炸引起的強烈海嘯所掀起的海浪,高達30餘米,洗劫了爪哇、蘇門答臘等島的沿海地區,死亡人數達4萬多人,咆哮的海濤,波及了全世界所有的大洋。

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火山噴發,以美國西北部聖海倫斯火山最為猛烈。1980年5月,聖海倫斯火山連續猛烈噴發,岩漿(熔岩)和泥漿衝毀了房屋、農舍、橋梁,堵塞了河流,鋪天蓋地的火山灰,使飲水受到汙染、公路癱瘓、鐵路毀壞、機場關閉、電路中斷,造成嚴重損失。這次火山噴發,火山灰升到離地麵18千米的高空,形成罩住地球的一層厚厚的“灰層”,遮擋了太陽輻射,使當時北半球形成了涼夏,平均氣溫比正常的夏季平均氣溫低0.4~0.5℃。

像這類大發“脾氣”、爆炸式噴發的火山,屬中心式噴發,岩漿性質以酸性、中性為多,酸性、中性岩漿噴發後,火山噴出物常常在火山口即“喉管”周圍堆積,稱錐形火山。著名的日本富士山、意大利維蘇威火山,都是錐形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