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2章 太湖的產生之謎(2 / 2)

可是近年來,一些研究者在研究太湖過程中又有了新發現。人們在翻閱一本叫《吳中水利記》的北宋時期的古書時,發現書中記載著,在北宋神宗八年(公元1075年),太湖地區發生大旱,太湖水位下降到了以往從來沒有過的位置。這時人們發現,湖邊數裏的幹涸的湖底上,竟然露出了古代居民留下的墳墓和村莊的街道,一根根已經近於腐爛的樹樁仍然立在湖中。人們還在太湖的湖底找到距今6000年到10000年前古人類石器時代的遺址。

這個事實給以上的成湖說以致命的打擊。於是,又一種假說出現了。人們推測,大約在6000年到10000年前,太湖地區是一片低平的平原,人們曾經在這裏生活和居住過。由於地勢較低,終於積水成湖,人們還沒有來得及搬走他們的家當,就被洪水淹沒了。

至於太湖這片窪地的形成,他們認為,這和這裏的地殼運動有關。太湖地區可能一直是一個地殼不斷下沉的地帶,由於地勢低窪,從四麵八方彙來的流水不能及時排出去,自然就形成了湖泊。

太湖的“平原淹沒說”還沒有得到更多的傳播和響應,又一種成因說突然出現了。最近,一批年輕的地質工作者們,用全新的觀點來解釋了太湖的形成。

他們大膽地假設,可能是在遙遠的古代,曾有一顆巨大無比的隕石,自天外飛來,正好落在太湖的位置上。也就是說,偌大的太湖竟然是隕石砸出來的!他們估計,這顆隕石對地殼造成的強大衝擊力,其能量可能達到幾十億噸的黃色炸藥爆炸產生的能量,或者等於一千萬顆在日本廣島上空爆炸的原子彈的能量。

提出“隕石衝擊”假說的年輕人,列出如下幾個方麵的證據:

第一,從太湖外部輪廓看,它東北部向內凹進,湖岸非常破碎;而西南部則向外凸出,湖岸非常整齊,大約像一個平滑的圓弧,與國外一些大陸上遺留下來的隕石坑外形十分近似。

第二,研究者在調查中發現,太湖周圍的岩石岩層斷裂有驚人的規律性。在太湖的東北部,岩層有不少被拉開的斷裂,而西南部岩層則多為擠壓形成的斷裂。這種地層斷裂異常情況隻能在受到一種來自東北方向的巨大衝擊時才會出現。

第三,研究者還發現,在太湖四周有成分十分複雜的角礫岩,有的岩石在顯微鏡下,還可以看到被衝擊力作用產生的變質現象。另外,他們還在太湖附近找到了不少隻有隕石衝擊才會產生的宇宙塵和熔融玻璃。

根據以上的證據,他們推斷,這顆隕石是從東北方向俯衝下來的。由於太湖西南部正好對著隕石前下方,衝擊力最大,所以產生放射性斷裂,而東北部受到拉張力的作用,形成與撞擊方向垂直的張性斷裂。由於隕石巨大的衝擊力,造成岩石破碎,形成成分混雜的角礫岩和岩石的衝擊變質現象。

可見,目前對於太湖的成因還沒有形成統一的認識,但所有這些不同的觀點,均有助於推動人們作進一步的調查和研究。隨著不斷的深入探究,人們最終一定能揭開撲朔迷離的太湖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