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對地球的觀察就是如此。
隨著航天遙感技術的發展,站在天外,再來觀察我們人類生活的地球,就會發現許多地球上看不到的各種人間奇跡。
在對渤海灣衛星圖像進行解釋時,科學家發現多波段彩色合成的衛星圖像中有一清晰方正的矩影像異常,中間有一種線將其分成兩個方格。矩形影像南北長約24千米,東西寬約20千米,中心位置在大連市西北方向約79千米處渤海灣內。矩形影像異常的縱邊與子午線一致,上下底邊與緯度線平行,從經度和緯度上量恰好都合14分,這種巧合不像自然現象,而像是與人類的活動分不開的,並體現了與天文地理上的自然聯係,這種方方正正、坐北朝南的布局似乎體現了我國古代城池建築的風格。會不會是沉陷在海底的水下古城池的顯示呢?為此,科學家搜集有關水下資料,從水深圖中發現有三條淺水帶與影像三條縱邊吻合。該區附近平均水深在30米左右,三條淺水線深在10~20米之間,說明該異常為一正地形顯示,這與推測影像為古城池的解釋相一致。為了進一步探索上述推測,科學家走訪了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的幾位考古專家。據他們介紹,在遼東半島和沿海島嶼曾發現過多處唐代小古城遺址和囤糧遺跡。但其規模都很小,從史料中查不出該地曾有過大型古城遺址的記載。他們認為,如係古城,規模如此之大似乎不太可能,但從影像特征來看,圖像如此之規正,不排除人工遺跡這種推斷的可能性,建議水下驗證。
此外,科學家還走訪了有關單位,根據古地理研究,渤海灣有過多次海進海退,最後一次海浸距今約六七千年左右,從當時人類的生產能力分析是不太可能完成如此巨大工程的。那麼,是否是沙俄或日偽時期偷建的水下軍事工程呢?從當時的技術水平來看,似乎完成這樣大的水下工程也並非容易,這種推斷從有關單位得到的回答也是否定的。
渤海灣內水下影像異常究竟是怎樣形成的?是海底地形地貌或海底地質構造現象的顯示嗎?如果是,這樣艦則的圖形是很難用自然現象加以解釋的,亦不好斷言定論。但是,鑒於該異常位於郯廬斷裂西側邊緣,該區地震頻繁,新構造運動強烈,因此不能排除古代人類活動的人工遺跡因地殼下沉被海水淹沒形成影像異常的這種可能性。
不管目前如何解釋,對渤海這一影像異常很有必要進一步開展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