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誰買了我們的房子? 被妖魔化的“溫州炒房團”
溫州炒房團,這是一群先知先覺的有錢人,也是中國民間資本無可爭議的代言人。他們曾經依靠修鞋子、賣紐扣、生產打火機獲得了最初的財富,然後憑著他們那種與生俱來的智慧四處出擊……
這群中國最敏感的商人對中國樓市也有著天然的敏感度,他們敏銳地捕捉任何一個能讓財富增值的機會,而且總能尋找到埋藏著黃金的寶地。溫州炒房團所到之處,其帶來的“羊群效應”使得各地樓市風起雲湧,而溫州炒房團也被當做了中國高房價的推手。10年間,溫州炒房團在房地產市場進進出出,上演著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故事,媒體的鼓吹、房地產商的趁勢宣傳更為這些故事增加了不少色彩。
2003年12月16日,《南方周末》刊登了一篇題為《新聞調查: 探訪溫州購房團,買房子就像買菜》的文章,講述了最早的溫州炒房團的故事。陳建設(化名)是這批炒房團的一員。當年29歲的陳建設畢業於溫州大學,靠服裝批發起家,如今已經是某炒房團的帶頭人,他說起第一次炒房經曆時仍然非常興奮和自豪,眼中泛著亮光。
2001年8月18日,這個日子我記得很清楚,這是我們溫州炒房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的一天。我們一百多人坐滿了三個臥鋪車廂,第一個購房團就這樣從溫州趕赴上海。有人拿著喇叭走在前麵,我們就跟在後麵。我們總共在上海呆了三天,我買了一套。
我們炒房團裏一般會有一個領頭人,一般是資金雄厚的大戶,他們常在全國各地跑,朋友多、信息靈、經驗足、眼光準,沒有經驗的散戶往往會跟著他們跑。當他看中了某地某個樓盤後,就會回來向大家作推介,最後統一委托辦理,以龐大的隊伍來增加和開發商談判的籌碼,獲得最優惠的價格。下單迅速,團體購買,出手大方,快進快出……
我們其他人都來自不同的行業,企業主、開發商、政府官員等五花八門,可大家的鄉土情結很重,每個人買房子通常都會把親戚朋友帶過來,要投資一起投,要撤離一起撤,風險大家一起擔,賺錢也大家一塊兒賺,一家帶一家。炒房的基因已經深深融入溫州人的血脈,我們當地的訂婚標準是男方三套房、女方一套房,而在溫州,現在房價已經飆升到3萬元/平方米,這意味著“沒有500萬你就別想娶媳婦”。全民炒樓的風氣也就這樣慢慢形成了。
1998年到2005年,我們炒高了溫州後發現杭州還能更高,炒高杭州後又發現溫州還能更高,然後又發現杭州還能再炒。等到溫州、杭州都炒高了,又把上海炒起來,炒完發現杭州還可以接著炒……
根據最早的溫州炒房團組織者估計,溫州人中至少有10萬人在全國各地炒樓,而動用資金規模在1000億元左右。在飆漲的房價刺激下,做外貿、做實業的商人們紛紛變身炒房客,房地產業如同一個吸金窟,不斷裹挾各路資金。稍微有點資金的製造業企業,都在試圖涉足這個高利潤行業,溫州的全民炒房時代幾近癲狂。
在溫州甚至有專門的“炒房掮客”在炒房團和開發商之間牽線,《今日早報》2009年2月26日刊登了一篇名為《“溫州炒房團”重出江湖?》的文章,講述了一名“炒房掮客”的故事。
葉先生(化名)是溫州房地產圈裏一位知名的“炒房掮客”,據說他有幾百個長期聯係的鐵杆客戶,手上有大量的資源,專門負責在各地的銷售樓盤和炒房團之間進行牽線並從中牟利。
當然,葉先生也不是每個樓盤都代理,據說他在代理一個樓盤之前,會仔細分析這個樓盤的性價比,隻有那些確實不錯的樓盤,才會入他的“法眼”。由於葉先生在當地炒房團中的號召力很大,他推薦的樓盤總能取得不俗的業績。據說在2008年12月的某個樓盤裏,70%以上成交的房源都是葉先生帶來的客戶成交的。正是因為葉先生非常專業,每次都能把價格控製得很合理,炒客們也是非常信任葉先生,基本上當天過來看房子的,都是當天下單的,速度非常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