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金融的抉擇(下) 有多少熱錢湧入樓市?
2008年6月,美資私募投資基金黑石集團斥資11億元收購卓越金融持有的上海長壽商業廣場,時隔兩個月又砸下逾45億元收購上海仲盛世界商城。對此,黑石大中華區主席梁錦鬆表示:“我對中國房地產是看好的,未來20年房地產的價格還會增長,但是有波動;隻要選好地點,有資金支撐,沒有太多的負債,我覺得長遠來講房地產投資還是很好的機會。我們也相信,中國往後20年會發展得更好,在此背景下,黑石把重點放到中國是很自然的。”如此大量的熱錢流入中國房地產,在聽上去讓人高興的同時也會讓人不安穩。
在《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大辭典》中,熱錢被冠以如下定義: 在固定彙率製度下,資金持有者或者出於對貨幣預期升值的投機心理,或者受國際利率差明顯高於外彙風險的刺激,在國際間掀起大規模的短期資本流動,這類移動的短期資本通常被稱為熱錢。之所以稱之為“熱錢”,正是由於這類資金經常轉移,就像燒紅的金幣一樣炙熱燙手。
和2008年出逃的熱錢不同,投資房地產的這部分資金進入中國,更多的考慮在於避險。全球金融危機之後,美國為了讓本國盡快走出衰退,進一步實施了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同時國內麵臨著應對通貨膨脹所可能采取的加息措施,可能招致更多的熱錢湧入國內資本市場。歐洲債務危機持續擴大發酵,全球經濟複蘇的不確定性增強,讓風景這邊獨好的中國像一塊磁鐵一樣,吸引著外圍資金想方設法地流入。2010年6月,基金經理胡科傑(化名)曾經這樣對《財經》記者說:
最近我都在忙著與歐美幾個大的私募基金接連談判,談判的內容都是如何將這些錢投入到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原因很簡單,不是中國有多好,而是其他國家更爛。熱錢願意進入中國,並不是因為十分看好中國市場,而是相對於全球其他市場,他們沒有更好的選擇。
以前的樓市熱錢,大多是作長線投資,以房地產收益為主要利潤來源;但現在的資金卻以短線和“求穩”為主,主要看好人民幣升值的潛力,打算先埋伏進樓市賺一筆再說,快進快出,一旦國外有更好的機會,就會走。
可以肯定,這些錢大部分都將通過我們這樣的私募房地產投資基金進來,在下半年或者明年尋找機會進入中國房地產市場。雖然中國的房價經曆了一輪暴漲已經達到高位並麵臨調控,但相比別的經濟麵,樓市還是比較好的。國際熱錢還將進一步湧入中國,並且進入房地產業顯然最合適。
那麼,熱錢究竟是怎麼進來的?
專業的說法是,熱錢流入的主要渠道集中在傳統的貿易和投資領域,包括貿易、外商直接投資等。但現今的熱錢已有多種形式進入中國,除虛報價格這些傳統的方式外,另有幾種常見的新方法。
出口謊報: 在技術貿易、奢侈品出口環節中,價格是非常不透明的,因此可以通過虛報價格的方式流入熱錢。
地下錢莊: 先將美元打入地下錢莊的境外賬戶,地下錢莊再將等值人民幣扣除費用後,打入境外投資者的中國境內賬戶。地下錢莊的主要功能在於滿足一些通過合法渠道無法進出中國國境的需要,例如洗錢和毒品交易引起的資金流動和大額換彙等。由於地下錢莊的“灰色”背景,一些國際著名機構在是否利用地下錢莊問題上持格外謹慎的態度。目前使用地下錢莊向境內注入資金的,以港台投資者居多。
貨幣互換: 比方說,國內一家公司要在海外支付一筆美元,我們就跟這家公司簽訂一份協議,用美元幫助這家公司在海外支付,這家公司把對應的人民幣支付給他。這樣,我們手上的美元就變成了人民幣了。
國際直接投資(FDI): 為了緩解內地部分地區的資金緊張,2009年3月國家將境外企業對境內企業的並購審批權下放至地方商務局,但商務部門對外商投資項目的審批,主要還是案頭文件審查,隻要給出一個很好的文案,還是可以蒙混過關的。很多香港公司本來就在內地有投資項目,或者持有內地房產公司的股權,熱錢就會直接收購它們的股權,隻要不是上市公司,股權變更其實很容易也很隱蔽。
熱錢湧入中國,已經是央行不能忽視的現實。那些以套取高額利潤回報為目的的國際短期資本,按照2009年的統計測算,大約有250億美元,相當於當年我國實際利用外資總額527億美元的50%。加上衝銷外逃資金等隱含的“熱錢”,估計實際的熱錢規模可能在350億~400億美元之間,這其中還沒將那些通過各種渠道暗中潛入中國的熱錢統計在內,其規模有人說是1000億美元,有人則認為起碼有300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