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障體係上,國外建立了完善的收入統計製度、個人信用體係以及監管體係。如韓國開展社會階層分化工程,建立了動態信息庫,能夠及時更新居民收入、家庭、居住和信用狀況,準確定位收入水平較低的中低收入階層的區間範圍,保證了保障性住房市場進入和退出的公正公平。
當然,除了直接建房外,世界上絕大部分國家和地區都把貨幣和信貸支持作為提高低收入者住房支付能力的重要手段,如表73所示。
表73各國/地區對低收入人群住房提供貨幣和信貸支持政策
國家和地區時間政府對低收入人群的貨幣和信貸支持美國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政府開始對低收入家庭提供租金補貼,為符合要求的住房購買者提供低於市場的貸款利率20世紀70年代至今政府重點從對公共住房建設給予補貼轉移到針對租戶的直接租金補貼以及為買房者的住房抵押貸款提供擔保英國20世紀80年代後政府推出了直接補貼中低收入家庭和保障住房私有化為核心的住房政策,“住房補助”分為租房補貼和買房補貼兩類,由地方自行組織法國20世紀70年代後政府大力發展保障性住房,著重實施補貼政策,為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補貼,1995年政府開始發放零利率貸款,進一步幫助中低收入人群購房加拿大20世紀80年代政府政策重心轉移到扶持中低收入家庭解決住房問題上,麵向中低收入家庭提供直接貸款中國香港地區1993年實施“夾心層貸款計劃”,提供20億元港幣的低息貸款(年利率2%),解決4萬戶“夾心層”的住房問題1997年實施租戶購買計劃,之後10年內計劃推出25萬套銷售給租賃家庭的居屋,房價的95%可申請銀行低息貸款,7年內的結構質量問題可以免費維修,該類住房2年後可以讓政府回購,5年內可以進入私人住房市場資料來源: 依據各國、地區政府網站公布數字製表。
由表73可知,各國、地區政府針對低收入人群購買保障性住房都提出了切實可行的信貸支持計劃,美國和中國香港地區以低息貸款為主,英國、法國則發放住房補貼。盡管政策的具體內容各有不同,但無論是直接給予買房補貼、租金補貼,還是給予低首付、低息甚至零利率貸款,抑或政府為購房者提供住房抵押貸款的擔保,都說明了一點共同的認識: 政府應對中低收入家庭的購房或者租房需求提供有力的資金支持。
在我國,地方政府對保障性住房的政策之所以搖擺不定,很大程度上是擔心保障性住房衝擊當地房地產市場。事實上,保障性住房對地方GDP的拉動作用同樣明顯。從全國層麵來講,“十二五”期間預計我國需要建設保障性住宅3600萬套,每年至少需要建設700萬套保障性住房。按照每套80平方米計算,保障性住房建築麵積每年將新增56萬億平方米,這個數量相當於2009年商品房竣工套數的100%。
若不考慮對商品房的擠壓效應,這樣的建設需求能夠對化工和機械製造行業起到拉動作用;再進一步考慮到房地產行業對上下遊鋼鐵、水泥等行業的杠杆作用,保障性住房建設對GDP 的貢獻將會更大。從這個角度看,保障性住房建設發展潛力巨大,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也將十分明顯,將對“十二五”期間中國經濟平穩發展提供積極的促進作用,是有效避免宏觀經濟出現大幅回落的重要保障之一。中金公司根據國務院各部委文件,分析了新增保障性住房對投資的拉動作用,如表74所示。
表742010年新增保障性住房對投資的拉動(不考慮對商品房的擠壓)
建設項目計劃開工套數
(萬套)套內麵積
(平方米)2010年單位成本
(元/平方米)投資總額
(億元)投資占比
(%)廉租房18050100090021經濟適用房120601500108025棚戶區改造280601200201646農村危房改造120605003608資料來源: 國土資源部,中金公司。根據表74的數據可推算,如果國家製定的保障性住房建設計劃能夠得以嚴格執行,2010年的投資量可以達到4000億元。根據房地產在GDP中的比例和對其他行業的投資拉動影響,我們可以分析得出,4000億元的新增投資量比房地產開發投資額(剔除土地購置費用後)增加1325%,比GDP增加124%;若考慮進對商品房供地麵積的擠壓影響,淨增加投資額為30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