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少數民族的神話傳說(1 / 2)

據說三年以後,這一對夫婦共生下六男六女。這六男六女又相互婚配、繁衍。

注釋:

這一神話至今仍在某些民族中口頭流傳,那是因為後人對祖先的追念。特別是盤瓠與公主對農業文化曾作出過貢獻,開辟了人跡不至的山區。

第一,散見於漢文古籍資料。例如南方少數民族至今還在民間流傳的盤瓠〔hu戶〕神話,早已見於《後漢書·南蠻傳》與《搜神記·卷十四》,大意是:

當時,正有外族入侵,無人能抵擋,高辛王隻好招募勇士,如有能取得戎吳將軍首級者,贈黃金千斤,封其統轄萬戶,並可與小公主婚配。沒有想到有一天戎吳將軍的頭被盤瓠銜來。高辛王的大臣們認為盤瓠隻不過是畜生,不能娶妻。小公主聽到以後,不以為然,便對父王說:“這件事天下人都知道了,盤瓠為國除了害,這是上天的意誌,豈是一條狗的智力所能達到的,王與大臣都應言而有信,否則會招來禍事。”高辛王無奈,隻好依從女兒的意見。

第三,本民族有文字或早已通行漢族語言文字的民族,也有用書麵形式保存的。如藏、蒙、彝、傣、納西、白等民族,在他們的宗教經典和其它書文裏,都記錄了本民族的神話傳說。

這一記錄用了不少後代的名詞,如國王(酋長)、王宮、公主、將軍等等,也有後世的門第觀念。而那位無名字的老婦,能在宮中居住,又有醫生看病,實際是高辛王的妻。王妻的耳蟲、王之女兒結婚等傳說,有兄妹婚的遺痕,太不雅馴,便改稱一老婦。這是族源神話,保存了原始社會圖騰崇拜與血緣近婚的痕跡。對某一民族的源出,作了神話式的解釋。因為與狗圖騰崇拜關係密切,但這不是自然之“狗”,而是觀念中的“狗”,萬不要因此敏感而產生誤解。無論是龍的前身“蛇”種,或這一神話所說的“狗”種,都是一種觀念形態,不能與實有的自然生物劃等號。換言之,屬於文化現象,因此沒有絲毫的侮辱之意。

這裏所說的“天書”,便是彝族古老文化集大成的彝經。其中最著名的彝經典籍《西南彝誌》,原名的意譯是“影形及清濁二氣”。全書共37萬餘彝文文字,在黔西北水西地區發現,是目前所見到記載彝族古史和文化最全麵的書。該書開篇便是創世神話。

納西族的東巴經為國際文化人所矚目。據粗略統計,東巴經中的神祇多達2400多種,其中大神有220多個,善神60多個,惡神60多個,一般神90多個,女神20多個,勝利神120多個。此外,還有雷神、山神、護法神、半神半人、神化的巫師東巴等等。有神便有神的故事。可見東巴經中保存神話之豐富。納西族有學者說,東巴文學的主體是神話。東巴神話與東巴祭禮互相依存。虛幻的色彩,想象的魅力,信仰的忠誠,迷茫的氛圍,構成了一個人神相依、人神相通、人神難分、神為人形的神秘世界。後人正是通過這個五色絢麗的神界,窺視那逝去久遠的古代社會。

高辛王在位時,王宮有一老婦得了耳病,醫生從她耳中挑出了一條蟲。這蟲有繭殼那麼大,被放在葫蘆瓢裏,用盤子扣上。不久,這蟲變成了一條五彩斑斕的狗。因為是在盤子扣著的瓠籬中長大的,故名叫“盤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