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疊山——中國古代園林的獨特創造(3 / 3)

蘇州的環秀山莊的假山,占地很小,進入山內很有看頭。這座假山,用小塊的太湖石拚合而成,整體感卻很強,接縫處的灰漿都隱蔽在拚縫的裏麵,非常自然。鑽山一遊,景致豐富,單是迂回的山道就有60餘米,令人驚歎山石匠師出人意外的想象力和模寫能力。山內兩處石屋,一處采用自然山洞的形式,頂壁都是山石砌疊而成,酷似自然形成的溶洞;另一處稱為石室,頂壁都采用普通的房屋室內處理辦法。區區小山之內,兩處石屋的變化,是煞費心機的。比環秀山莊占地更小的著名疊石假山,有揚州的片石山房和小盤穀。片石山房出於明末清初繪畫大師石濤和尚之手,現雖隻剩原物的一半,但峭岩深壑,一峰突起躍出園牆,頗具畫意。小盤穀的妙處,在於山與水的結合,它具有環秀山莊的假山長處,更巧妙的是,山和水平分秋色,互相輝映,進入山中,幾處路口臨水,以石洞框取對麵水閣涼廳的倒影,有著無限的詩情畫意。而在水閣涼廳中憑欄看山,主峰倒映入池,別是一番情意。規模巨大的假山,在私家園林中有上海豫園的大假山,傳為明代疊石名家張南陽的作品,這是一座黃石堆疊的假山,重巒疊嶂,氣勢很大。

在皇家園林中,以假山聞名的,還有北海的靜心齋,這是以北方石材堆疊的,規模很大,在中心湖麵的四岸展開,峰勢舒緩,無論從哪一個方向看去,都能得到峰巒疊翠的壯觀景色,可以說,它在北京地區首屈一指。頤和園中的許多大型假山,不但體量龐大,而且藝術價值也很高。由於這些假山,多數都是主景的陪襯,而被埋沒。如前山佛香閣兩側的大黃石山和後山四大部洲象征鐵圍山的假山,都高達20多米,外形氣勢恢宏,山內岩洞千變萬化,所用石材之大,是任何現存古代假山所不能比擬的。光說搬運這些石頭就不容易,何況將它們堆疊成有形、有趣的假山呢!這兩處的假山還有一個特別的地方,它們與真山相交接,溶為一體,精彩之處,真假難分,以假亂真,以真亂假,有的地方,真會將真山錯認為假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