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概括了大明湖和濟南城的景色。
這是說在月觀中所看到的自然景色的變幻。
濟南大明湖有一副名聯:
鎮江的金山、焦山和北固山曆史上都是長江下遊江心的風景名勝,雄壯的江山圖畫,曾招來不少曆史名人的登臨憑吊,也流傳著如水漫金山那樣哀豔譎奇的神話故事。北固山上的北固樓,經過許多題詠,更是名著千載。南宋有著戎馬經曆的愛國詞人辛棄疾有一首登樓的《南鄉子》:
鎮江金山寺明月亭有一副四言對聯:
上聯寫景,下聯詠史。武漢黃鶴樓有一聯:
時代不同了,古代園林在現代生活中,仍然起著以景寓情的潛移默化的作用,以園林為題材的作品還在文學領域內不斷產生。古代園林和古典文學在中國文化史上可以說有一個閃爍光芒的交叉點,相得益彰,互為載體。由此一端,也足可證明,中國古代園林藝術的高度成就,是離不開博大深厚的民族文化基礎而孤立產生和發展的。
私家園林中,嚴謹的格局,小巧玲瓏的結構,一花一草、一山一石的刻意點綴,和呈現於園中的景色情境,酷似唐詩宋詞中的名篇警句。所以人們把江南一帶私家園林的風格比擬成詩和詞。而皇家園林的規模宏大,富麗堂皇,人們又將它們比擬作古代文體中的賦。賦作為一種文體,風格綺麗,好事鋪陳,語言對仗,詞藻華美,色彩濃鬱,正與皇家園林的風格相近。漢賦的著名大家司馬相如的《上林賦》便是以皇家園林為題材的。賦中描繪了秦漢上林苑中宮殿廊軒的壯麗,刻畫了山水川流的氣勢,記敘了苑中珍禽異獸、奇花名果和苑內的宴樂狩獵等活動,文中所描寫的情境,不但可以對照漢唐以來的大量繪畫和其他藝術品上的畫麵,而且,在現存的北海、頤和園中,還展現著同樣的樓台殿閣的景觀。文中的警句,也能夠從頤和園等處的殿堂的楹聯內找到。這是描寫皇家園林的名篇,同類作品還有很多。
先說純寫景的。揚州瘦西湖月觀中有一副對聯:
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淩虛,歎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雲;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隻贏得幾杵疏鍾,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móu謀〕,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這一闕慷慨縱橫的登覽之作,是和眼前壯麗的江山相一致的,反映了作者收複河山的愛國壯誌。今天,當我們遊覽這些園林勝景時,一經現場背誦,仍然會激發出許多壯誌豪情。尤其在自然風景園林中,這樣的題詠最多,因為風景園林多依托在自然景觀之中,不像私家園林,空間封閉,視野狹窄,寫不出驚天動地的文章來。
古典文學名著是以大觀園為舞台展開的,在某種意義上說,中的貴族興亡史,便是大觀園的興衰史。大觀園的景物布局,景色描寫,卻完全符合古代園林的造園藝術。至今,人們仍不相信它是虛構的,多少人據文字的考證,走南訪北地去搜尋它。南京的隨園、北京恭王府的萃錦園,都曾經是證據充足的“懷疑對象”。找不到,便按照小說的描寫,蓋起了一座座大觀園。其實,中的大觀園隻是對當時現實生活中眾多園林的高度概括。可以說是文學對園林的反映,然而更多的卻是園林對文學的反映。根據小說興造大觀園便是一例。這兩種傳統文藝相互交融和滲透是園林藝術內涵豐富和不斷提高的一個重要的來源。
一種湖光比西子,
千秋樂府唱南朝。
月來滿地水,
雲起一天山。
四麵荷花三麵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月明如畫,
江流有聲。
閉門宛在深山,好花解笑,好鳥能歌,盡是天性活潑;
開卷如遊往古,幾輩英雄,幾番事業,都成文字波瀾。
欄杆外滾滾波濤,任千古英雄挽不住大江東去;
窗戶間堂堂日月,盡四時憑眺幾曾見黃鶴西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