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檜及其黨羽誣陷嶽飛父子和張憲謀反,將他們逮捕下獄,“舉朝無敢出一語,世忠獨攖檜怒語”。他“詣檜詰其實,檜曰:‘飛子雲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世忠曰:‘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但是宋高宗已決意剪除嶽飛,秦檜更是久懷此念,韓世忠的抗辯終究未能改變嶽飛父子必死的命運。
二、“嶽家軍”將領間的厚誼
嶽飛與手下將領的友誼,是建立在忠義報國的基礎上的。
張俊曾經向嶽飛請教用兵之術,嶽飛回答說:“仁智信勇嚴,缺一不可”。嶽飛非常關心愛護將士,“卒有疾,躬為調藥。諸將遠戍,遣妻問勞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或以子婚其女。凡有頒犒,均給軍吏,秋毫不私”。嶽飛還很重視采納諸將的意見,“欲有所舉,盡召諸統製與謀,謀定而後戰,故有勝無敗”。所以嶽飛率領的嶽家軍英勇無敵,金人“為之語曰:‘撼山易,撼嶽家軍難’”。
嶽飛部下著名將領楊再興(?——1140年),原來是曹成的部將,曾殺死嶽飛的胞弟嶽翻。紹興二年(1132年),曹成戰敗,楊再興逃走,“躍入澗,張憲欲殺之,再興曰:‘願執我見嶽公。’遂受縛。飛見再興,奇其貌,釋之,曰:‘吾不汝殺,汝當以忠義報國。’再興拜謝”。紹興十年(1140年),嶽家軍最後一次北伐,在郾城大戰中,楊再興為生擒金都元帥兀術,“以單騎入其軍,擒兀術不獲,手殺數百人而還。兀術憤甚,並力複來,頓兵十二萬於臨潁,再興以三百騎遇敵於小商橋,驟與之戰,殺二千人,及萬戶撒八孛堇千戶百人,再興戰死,後獲其屍,焚之得箭鏃二升”。
牛皋(1087——1147年),字伯遠,汝州魯山(今河南魯山縣)人。牛皋本是個士兵,金兵南侵,他組織民眾抵抗。建炎三年(1129年),牛皋在京西路一帶與金兵作戰十餘次,都取得了勝利。紹興三年(1133年),南宋朝廷命令牛皋、董先二部一千多人隸屬嶽飛,一戰攻克隨州,又馳援廬州,軍聲大振。牛皋驍勇善戰,力主恢複中原。嶽飛死後,因牛皋對宋金和議表示不滿,紹興十七年(1147年),被秦檜指使都統製田師中毒死。
嶽飛對自己的兒子嶽雲要求很嚴格。嶽雲立下多次戰功,但嶽飛並不為他請功,朝廷有所升賞,嶽飛數次力辭。宰相張浚謂:“嶽飛避寵榮,廉則廉矣,未得為公也。”而嶽飛對他手下的將領是有功必賞,多次向朝廷為他們請封。紹興四年(1134年)四月,嶽家軍第一次北伐前夕,宋高宗給嶽飛的手詔說:“朕嚐聞卿奏,稱王貴、張憲、徐慶數立戰效,深可倚力、……理應先有以旌賞之。”
張憲(?——1142年),蜀閬州(今四川閬中縣)人。驍勇絕倫,在抗金戰鬥中屢建奇功。紹興七年(1137年),嶽飛因大舉北伐的計劃被宋廷取消,憤而辭職,嶽家軍將士人心浮動,張憲與薛弼設法安撫軍心。由於他是嶽飛的愛將,所以宋高宗和秦檜從他下手,誣告他與嶽飛、嶽雲父子通同謀反,張憲同嶽氏父子一同被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