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愛好者踢足球純粹是為了享受踢球的過程,而職業球員則會集中練習各種極端不舒服的動作,比如反腳踢球。真正的練習不是為了完成運動量,其實,練習的精髓是要持續地做自己做不好的事。
如果我們在學習和工作過程中想學到更深刻的知識,那麼,我們就需要適當地離開自己的舒服區,而不是反複用那些我們已經掌握的方式去解決問題。
即使我們不得不用同一種方式去解決問題,我們也應該增加它的“刻意性”,多去思考為什麼這樣做和怎樣改進它的問題。
為什麼有些人工作了十年都沒有成為一個行業的專家,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他的“知道感”。他們已經在長期的工作中知道這種方式可行,而且沒有出過問題。當他們下次使用這些方式去解決問題時,他們可以熟練地操作,但是他們這個時候其實已經沒有在思考了。
很多人的職業瓶頸就是這樣產生的。再有難度的工作,在不斷地重複中也會被簡化成“流水線”,技術含量被大大降低,他們把腦力工作變成了體力工作,做再多也不會有明顯的進步。
3.短期效能的取舍
壞習慣的糾正,我們可以通過穩定的方式來改掉,因為那符合我們大腦的“效率至上”原則。
但是在學習新技能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而我們也應該在時間允許的範圍內多嚐試一些辦法。因為“刻意訓練”的初期常常伴隨著“短期效能”的降低,但是能夠帶來長遠的成長。
拿我自己來說,我初學電腦的時候,總是對鍵盤感到很排斥,覺得它的速度比我手寫慢太多了,所以我能夠堅持用手寫的就堅決不用鍵盤打字,但是後來實在沒辦法了,不得不學習用電腦處理文稿,當自己習慣用鍵盤打字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的效率提高了幾個等級。
同樣,我們在學習一些新知識時,會因為對原有方式的熟悉和新方式的陌生而選擇熟悉的方式,排斥新方式。這會讓我們錯過更大的世界。而如果我們想要更好地學習新的技能,就一定要克製自己的本能反應。
正如吳秀波所說的:“不逼自己一把,就永遠不知道自己有多優秀。”當我們習慣了新的方式,我們的能力也會有所提高,這樣也才能突破自己的成長瓶頸。
注意的注意力
——我們真的全都學到了嗎
認知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G.Zimbardo)認為,學習是基於經驗而導致行為,或行為潛能發生相對變化的過程。我們通過對信息吸收和參與場景的體驗,學會某種行為或行為潛能。
這就導致了我們所學的知識有很大的主觀成分,是基於某種場景的合成物。這會影響我們後期吸收其他知識,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一個人手裏拿著錘子的時候,那麼他眼裏看什麼都像釘子。”
普通愛好者踢足球純粹是為了享受踢球的過程,而職業球員則會集中練習各種極端不舒服的動作,比如反腳踢球。真正的練習不是為了完成運動量,其實,練習的精髓是要持續地做自己做不好的事。
如果我們在學習和工作過程中想學到更深刻的知識,那麼,我們就需要適當地離開自己的舒服區,而不是反複用那些我們已經掌握的方式去解決問題。
即使我們不得不用同一種方式去解決問題,我們也應該增加它的“刻意性”,多去思考為什麼這樣做和怎樣改進它的問題。
為什麼有些人工作了十年都沒有成為一個行業的專家,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他的“知道感”。他們已經在長期的工作中知道這種方式可行,而且沒有出過問題。當他們下次使用這些方式去解決問題時,他們可以熟練地操作,但是他們這個時候其實已經沒有在思考了。
很多人的職業瓶頸就是這樣產生的。再有難度的工作,在不斷地重複中也會被簡化成“流水線”,技術含量被大大降低,他們把腦力工作變成了體力工作,做再多也不會有明顯的進步。
3.短期效能的取舍
壞習慣的糾正,我們可以通過穩定的方式來改掉,因為那符合我們大腦的“效率至上”原則。
但是在學習新技能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而我們也應該在時間允許的範圍內多嚐試一些辦法。因為“刻意訓練”的初期常常伴隨著“短期效能”的降低,但是能夠帶來長遠的成長。
拿我自己來說,我初學電腦的時候,總是對鍵盤感到很排斥,覺得它的速度比我手寫慢太多了,所以我能夠堅持用手寫的就堅決不用鍵盤打字,但是後來實在沒辦法了,不得不學習用電腦處理文稿,當自己習慣用鍵盤打字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的效率提高了幾個等級。
同樣,我們在學習一些新知識時,會因為對原有方式的熟悉和新方式的陌生而選擇熟悉的方式,排斥新方式。這會讓我們錯過更大的世界。而如果我們想要更好地學習新的技能,就一定要克製自己的本能反應。
正如吳秀波所說的:“不逼自己一把,就永遠不知道自己有多優秀。”當我們習慣了新的方式,我們的能力也會有所提高,這樣也才能突破自己的成長瓶頸。
注意的注意力
——我們真的全都學到了嗎
認知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G.Zimbardo)認為,學習是基於經驗而導致行為,或行為潛能發生相對變化的過程。我們通過對信息吸收和參與場景的體驗,學會某種行為或行為潛能。
這就導致了我們所學的知識有很大的主觀成分,是基於某種場景的合成物。這會影響我們後期吸收其他知識,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一個人手裏拿著錘子的時候,那麼他眼裏看什麼都像釘子。”
1.立場決定注意力
當我們長期處在一個領域時,我們的思維就會更多地關注這方麵的知識。即使出現了不是我們領域的問題,我們還是傾向於用我們的專業思維去思考這些問題。這就導致了我們在學習一項新知識時,會不自覺地過濾掉很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