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學習的障礙——為什麼付出了卻沒有回報(3 / 3)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Ebbinghaus)通過實驗記錄了人們記憶的相關規律。結果發現,我們的遺忘規律是先慢後快。這個開始急劇下降而後平緩的遺忘曲線代表了知識記憶遺忘的典型模式。

及時鞏固我們所學的知識,讓其遺忘得慢一些。也隻有知識記得住,才能夠有後麵對知識的其他方麵的加工。

比如,很多人可能會抱怨我們以前學計算機知識時,學了很多感覺沒用的基礎概念,但是如果想要進行知識的鞏固,並在以後和其他知識進行關聯,那麼這種看似沒用的知識的價值則會非常大。

2.有效的學習方式

對於鞏固自己所學知識最有效的辦法是為別人講解。

美國學者愛德格·戴爾(Edgar·Dale)提出了“學習金字塔”,這個理論將我們的記憶學習分為六個等級,效率從低到高分別是:聽講、閱讀、視聽、演示、討論、實踐、教授給他人。

最高級“教授給他人”的效率遠高於“聽講”,最能夠鞏固我們對知識的記憶。並且在我們的教授過程中,我們會對知識有更多的語言和思維的加工,這樣的過程會深化我們對知識的理解、應用和分析。

總之,如果我們想要讓自己的學習更有效能,更有收獲,我們需要將這些知識用起來。也隻有用起來,我們才能夠在知識的深度處理上有所進步,思辨能力也才會有所提升。


大腦的假設

——它可能是台高階超級計算機

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對大腦的記憶機製完全了解,無法具體衡量和估算出大腦的信息儲存量。但是,凡是物理的,即使沒有邊界,也都是有限的。我們的大腦本身也是作為物質而存在的,那麼它在容量上也很難是無窮的。

《科學美國人》裏發表過一篇關於大腦容量的文章,估計大腦的容量是2.5PB。這個數據看上去很大,實際上一點都不夠用。

因為我們隨便往一個地方那麼瞥一眼,都是一張高清圖,我們收到的數據都是以GB單位計量的。如果這樣看,我們的大腦內存從理論上來說應該是不夠用的。那麼,人類的大腦為什麼能夠儲存貌似會超過“內存”的信息呢?

信息的“壓縮”

有一種解釋是,大腦具有強大的信息壓縮能力。我們能夠記住每個人的臉,但是我們的大腦並沒有儲存每個人的臉,這實際上就是我們的大腦通過壓縮,在大腦儲存了一套通用的模版——兩個眼睛,一個鼻子,一個嘴巴……

當我們遇到一個人的時候,我們再在這個模板上進行加工,進而實現識別和區分的功能。這個時候,我們就不用記住每個人的臉了,否則也太占“內存”

了。你也可以將這個過程形象地描述為“腦補”。

這就像我們的手機內存不夠了,我們可以使用一些照片的壓縮軟件,將照片從高清壓縮到標準一樣,雖然圖片模糊了一點,但總歸還是能夠無聊時翻看的。我們的大腦就能夠騰出非常多的空間去存儲更多的信息。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我們會有錯誤回憶。

但是,就像被壓縮的照片會模糊一些一樣,我們獲取的信息也被這樣壓縮後,當我們“翻看”回憶時,我們也無法很清晰地記起全部的信息。而這會導致我們記憶的部分丟失,甚至是錯誤回憶。因為我們的大腦將信息壓縮並不總是壓縮到恰好我們能夠回憶起來的水平,它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我們對其重複的次數。

如果那些信息我們不經常使用,那麼可能剛開始是1TB的信息,到最後可能隻剩下了1KB。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一些記憶好像被遺忘了,但是卻能夠發生“閃回”。壓縮得越厲害實際上越會增加這部分信息的提取難度,但是記憶並沒有完全消失。

信息的“備份”

抵抗這種大腦壓縮的辦法之一,是在它壓縮的時候進行鞏固。當我們回憶時,實際上就是對我們的信息進行再加工,在大腦還未完全將信息壓縮到很少的時候,盡力腦補回來。這樣就可以延遲大腦對其進行的信息壓縮。

而當記憶信息結合到我們的情緒,或者我們回憶的次數足夠多時,這些信息則會加強我們的突觸連接,並且生成新的突觸和適當相關的蛋白質。這就好比隨機RAM(讀寫內存器)轉變到ROM(隻讀內存器)一樣,不再一關機就遺失。

這就像我們讀一本小說,即使我們再認真地逐字逐句看完,當我們合上書籍時,我們對其中的絕大多數內容也都會忘記,而能夠讓我們記住的,基本上是重複出現幾次或有很強的情感帶入的片段。

當然,這個理論雖然能夠解釋我們記憶機製存在的很多問題,但它始終是一個假設,需等待後來人的證實。不過,我們還是可以利用這套理論的可取之處去指導我們的日常學習。


忘掉不開心

——遺忘是大腦的自清理過程

傳統看法都認為遺忘是被動過程,不利於我們的學習和記憶。但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明,遺忘並非被動的,遺忘對我們的大腦也有許多積極的作用。

那麼,為什麼會發生遺忘呢?

一個原因是因為,我們對記憶材料沒有給予足夠的注意,也就是編碼不足。這就像我們經常閱讀同一篇文章,但是當老師突然要求我們背誦全文時,我們還是很難完成任務。因為我們的加工程度不深,關於文章的很多細節沒有進入長時記憶。所以當自己需要這方麵的信息時,自然無法提取。

而通過不斷強化,我們的長時記憶又為什麼會遺忘呢?目前得到最多驗證的學說是幹涉理論——我們先前學到的知識會影響我們後來學習的知識,而我們後來學到的知識也會幹擾我們前麵所學的知識。幹擾程度越大,遺忘的信息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