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在交流任職的地方深入地對該地進行調查研究,是絕不可能勝任主要領導的。”中國社會科學院尹韻公研究員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有些領導幹部‘亂放炮’、瞎指揮的現象很普遍,以致造成一些重大的決策失誤,這與幹部交流製度存在的弊端不無關係。”
受訪者還反映,盡管重要部門、關鍵崗位的幹部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裙帶關係網的形成,但有些幹部利用交流的機會拉幫結派,為自己以後的升遷編織良好的官場關係,反而使官官相護的局麵更為普及。
“這些幹部異地任職,由於來路不明,社會關係不透明,當地群眾和幹部對其不敢監督,也無法監督,無形中也加大了幹部腐敗的機會。”北京大興區的年輕公務員小王這樣告訴記者。
值得警惕的是,有些幹部借調整之機,通過暗箱操作,使一些親屬、親信、朋友在交流過程中,能夠不動聲色地安插到如意的地方或職位上,為自己將來發展布局人際資源網絡。
“領導幹部交流是一個集體大動作,既有平級調動,也有明升暗降含義的區域性調動,個中微妙鮮為人知。”尹韻公認為,“為了避免被交流到自己不想去的地方和職位,有些領導幹部將有調整權力者視作供奉對象,交流之前加強‘聯係’,催生了‘跑官要官、買官賣官’的市場。”
從以往報道來看,不乏此類大案。比如黑龍江省綏化市原市委書記馬德賣官案,河南省原漯河市委書記劉炳旺賣官案,安徽阜陽“白宮書記”張治安買官賣官案,陝西省商洛市原商州區委書記張改萍賣官案,等等,這些權錢交易不少是以“幹部交流”方式來完成的。
挑戰家庭穩定係數
2002年10月至2003年10月期間,龔維斌曾掛職江蘇省海門市副市長一職,對幹部交流情況比較熟悉。
“大多數時候,被交流的幹部家屬的調動與安置問題往往得不到同步解決,給夫妻生活、贍養老人、子女教育等造成不小的影響。”龔維斌坦言。
不可否認,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交流任職幹部長期夫妻兩地分居,雙方情感交流與夫妻生活處於極端不正常的狀況,不但影響夫妻感情,也為婚外情與婚外性的發生埋下伏筆;有的直接危及到家庭穩定,甚至發生刑事案件。
這是一個震驚全國的案例——原濟南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段義和,當年異地交流任職時住在賓館裏,把自己所住賓館的服務員柳海平發展為情婦。後來,因為柳海平貪得無厭而關係惡化。2007年7月9日,段義和雇凶在濟南鬧市區引爆柳海平駕駛的汽車,將其當場炸死,由此也把自己送上“斷頭台”。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不少群眾對幹部交流的成本問題也頗有微詞。由於異地交流任職,幹部要經常回家與家人團聚,很多地方解決幹部探親的交通問題,普遍做法是安排公車接送,加劇了公車私用現象。
“幹部回家探親,一般不願意與普通人一樣去擠公共交通。”在雲南省某市做市長秘書的朋友告訴記者,大多時候是專職司機長途往返接送,也有些領導自己開公車來往,汽油費、過橋費、過路費等加起來,每年開支驚人。“這些費用由領導幹部個人承擔不太現實,自然也就公款報銷了。”
也有基層群眾向記者反映,有些交流任職幹部周末和節假日回家同老婆孩子團聚去了,當地若有急事很難找到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