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章 公車改革,路在何方(1 / 3)

公車改革是公共財政的使用問題,隻有廣泛聽取民意,這樣設計出來的製度規範才能讓民眾滿意。

“每天早上5點20分,我從家裏準時出發到東三環附近領導的住處,先把領導的千金送到位於西城區的學校,然後趕回去接領導到東城區上班。”

“下午我得掐好時間,把領導的千金先接送回家,稍晚點去接領導下班。”家住北京宣武區牛街的老張,是中央某機關領導的一名司機,他向記者抱怨道,“這是我每天的常規工作,往往到家已經晚上八九點鍾了。隻有周末領導把車開回去自己用,我才落個輕鬆。”

在我國不少地方,像這樣公車私用的現象不在少數,加上車輛超編、超標、維護費用昂貴等,使公車成為我國最大的公務消費開支之一。

據了解,這種腐敗早已引起公眾不滿,各地公車改革方案也層出不窮,但種種試點之後,並未完全獲得公眾的認可,最終歸於沉寂。

有關專家建議,公車改革是公共財政的使用問題,應該廣泛聽取民意。有關部門應盡快確定全國公車改革的總體方向和原則,廣泛征求民眾意見,用剛性製度推動公車改革,從根本上改變公車泛濫無序的狀態。

公車采購仍在遞增

雖離學校不過500米,但家住北京東城區燈市口的李大爺,每天早晚都堅持接送小孫女到附近一所市重點中學上學、放學。“校門口接送學生的車多,不安全。”李大爺說,這些車有不少都印有特殊機構標誌或單位名稱。

“這些公車中不乏警車、路政、工商、稽查等車輛。”李大爺感慨地說,“現在,一些單位的車都快成私家車了。”

除了學校,旅遊景點、各大飯店門口也是私用公車的聚集地。小周是北京某大飯店的服務生,主要負責客人車位引導。他告訴記者:“這裏經常有人開公車來消費。好幾次我就發現,有人將車一停穩,就悄悄換上另外一副車牌,走的時候又換回去。”

記者調查發現,一些公車在養護過程中吃回扣、賺差價現象,也在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公車有毛病時,很多司機喜歡到一些個體維修點維修。”北京一家事業單位的司機向記者坦言,“這些老板做生意比較靈活”。

有專家初步估算,每年一輛公務車的運行成本(含司機工資、福利)在6萬元以上,有的甚至超過10萬元,再加上車輛的價錢,一輛公車一年的費用令人咋舌。

據了解,我國黨政機關的汽車配備一直有明確規定。但是,“盡管近年對超標購車追查很嚴,但一些弄虛作假、超標購車,利用權力超編用車的現象很普遍,而且越往基層越突出。”北京石油化工學院人文社科學院楊鍾紅副教授說,“由於是專車專用,所以私用往往就無人來管,即便出台了管理公車製度和規定,也往往流於形式,得不到嚴格執行。”

據統計,到20世紀90年代後期,我國約有350萬輛公車,包括司勤人員在內每年耗用約3000億元人民幣。2004年,中國政府采購規模達2200億元,其中汽車采購額就高達500億元。盡管如此,各地政府采購汽車的數量每年都以20%的速度遞增,國家財政不堪重負。

各地車改後勁不足

“從1986年到2005年,我國人均負擔的年度行政管理費用增長23倍,而同期GDP增長了14.6倍。”全國政協委員馮培恩用數據表明了快速增長的政府行政管理費用確實令人擔憂,“其中公務用車浪費最嚴重。我國目前公車,真正用於公務的僅約占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