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1章 民間反腐網:法律刀尖上的“舞蹈”(1 / 2)

民間反腐網站的崛起,是我國公民權利意識覺醒的一種表現,但這種覺醒還僅僅是起步,需要健全的法製來精心培育。

近年來,隨著一係列“問題官員”被民間反腐網站拉下馬,一些長期處於迷茫或崩潰邊緣的舉報者、上訪者、維權者,似乎從這裏找到了一條通向勝利的捷徑。

這些民間反腐網站的創辦者,均稱辦網站的初衷是為公眾伸張正義,促使國家法製更完善,並遵循公益性原則,提供一個輿論監督的公共平台。

但記者調查發現,盡管這些民間反腐網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國民主與法製的進步,可其時常發生的誣告、誹謗、幹擾案件偵辦,甚至招搖撞騙或敲詐勒索等現象,也在嚴重地損害著自身的聲譽。

日前,記者深入采訪了一些民間反腐網站的創辦人,以期揭開這些網站的生存狀態。

成為反腐新渠道

李信案被認為是民間反腐網進入公眾視線的標誌性事件。早在2004年,號稱“中國民間反腐第一人”的李德新,在其創辦的“中國輿論監督網”上,連續曝光了山東省濟寧市“下跪副市長”李信的違法證據,最終使這名官員被繩之以法。

從此,我國民間反腐網猶如雨後春筍般冒出,活躍於網絡世界。

據北京一位民間反腐網內部人士透露,民間反腐網的全職在崗人員,往往隻有網站創辦者一人,其他均由聘請的專業人員兼職。這些網站大多有分站點、通訊員、記者甚至主編,並公開向社會征集新聞線索。

由於這些民間反腐網從業人員行蹤不定,一般隻能通過網絡聯係方式找到。記者隨便打開幾個較知名的民間反腐敗網,發現網站負責人都會在網頁下方,留有自己的聯係方式,比如QQ號碼、電子郵箱等。

2009年10月7日,記者通過朋友認識了北京一家民間反腐網負責人張先生。他告訴記者:“為收集信息,最近忙於各地招聘工作人員,對象是當地媒體的采編人員,讓他們兼職為網站進行一些輔助調查。”

“網站主要還是發舉報者、維權者、上訪者的線索或來稿。收到後,網站會安排人員進一步調查核實。”張先生說,如果情況屬實,我們會先以網站名義給相關地方或部門發函,附帶擬發稿件並要求回複。“這些地方或部門害怕曝光,接到函後往往都會及時處理。”

記者了解到,如果問題得不到解決,民間反腐網就會發稿,然後告知上訪人把網頁打印出來,到相關部門反映。對情況比較嚴重的,網站也會做跟蹤報道,協調一些相關的兄弟網站轉載,盡量擴大影響力。

據最高人民檢察院舉報中心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檢察機關查辦的職務犯罪案件線索約有57%來自群眾舉報。其中,通過網絡舉報、揭露貪官更是成為民間舉報的主要形式之一。

“民間反腐網舉報是民意推動司法實踐的成功嚐試,是對監督機構很好的補充。”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博士生導師李成言教授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民眾維權渠道不暢通,是這些網站應運而生的主要社會原因。憑借網絡優勢,民間反腐網能在傳統媒體之前先聲奪人,以給傳統媒體提供素材等方式,配合傳統媒體履行輿論監督作用,在查處和打擊腐敗方麵具有積極意義。”

低門檻下的魚龍混雜

記者調查發現,由於目前民間反腐網從業人員良莠不齊,缺乏有效管理,以至有的網站不時出現誣告、誹謗,以及從業人員對當事人敲詐和勒索等現象,使得這一反腐渠道的作用打了折扣。

“大多數民間反腐網僅要求舉報人對內容負責,網站限於人力和財力,不能核實材料真假。”北京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民間反腐網負責人告訴記者,有的網站僅僅讓當事人在相關證據上按手印、簽字就可以。“舉報人稱其所述內容屬實,網站就會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