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2 / 3)

再過了十天,扁鵲老遠望見蔡桓公,就掉頭走了,蔡桓公便派人去問扁鵲為什麼不說話就走了呢?

扁鵲說:“皮膚病用湯藥洗或熱敷就能見效;發展到皮肉之間,用針炙可以治好;病在腸胃服幾劑湯藥也還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那隻能由閻王爺作主了,醫生是無能為力的。現在君王的病已經深入骨髓,所以我不再請求為他治玻”

五天以後,蔡桓公渾身疼痛,派人去找扁鵲,扁鵲已逃到秦國去了。不久,蔡桓公就病死了。

“說明”

它告訴人們,一個人的錯誤和缺點,也應該及時改正,如果任其發展,由小變大,由輕變重,後果就不堪設想了。

卞莊子刺虎

“原文”

卞莊子欲刺虎,館豎子止之,曰:“兩虎方且食者牛,食甘必爭,爭則必鬥,鬥則大者傷,小者死。從傷而刺之,一舉必有雙虎之名。”卞莊子以為然,立須之。有頃,兩虎果鬥,大者傷,小者死。莊子從傷者而刺之,一舉果有雙虎之功。

《史記·張儀列傳》

“譯文”

卞莊子要去刺殺老虎,旅館裏的一個孩子製止他說:“兩隻虎正要去吃那條牛,當它們吃得味口很香的時候,就要搶起來的;一搶必定互鬥;鬥的結果必然是大虎受傷,小虎死亡。到那時,你再朝著受傷的老虎刺去,一下子必可得到殺死兩隻老虎的美名。”卞莊子認為這個孩子講得對,就站著等待。過了片刻功夫,兩隻老虎果然鬥起來了,結果大虎受傷,小虎死了。卞莊子再朝那隻受傷的大虎刺去,這一下子果然立下了殺死兩隻老虎的功勞。

“說明”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麵對強大的對手,不可貿然進攻;要看到敵人內部的矛盾,耐心地等待這種矛盾的激化,在他們你爭我奪、兩敗俱傷的時候,再去收拾他們。這樣,才可避免重大犧牲,取得預期的勝利。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思想。

炳燭之明

“原文”

晉平公問於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

師曠曰:“何不炳燭乎?”

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

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西漢·劉向《說苑·建本》

“譯文”

晉平公詢問師曠說:“我今年七十歲了,想再學習,恐怕為時晚了!”

師曠說:“你為什麼不點燃蠟燭來照明呢?”

晉平公說:“哪裏有做人臣的人戲弄他的國君呢?”

師曠說:“盲臣哪裏敢和國君開玩笑呀!臣聽說:少年而好學習,像早晨溫和的太陽;壯年而好學習,像中午的太陽光;老年而好學習,像點燃的蠟燭發出亮光來。點燃的蠟燭照起亮光,還有誰會在昏暗中行走呢?”

晉平公聽後說:“好極了!”

“說明”

這則寓言說,人到七十歲,想要學習,為時不晚,它告誡人們,學習不分老少,活到老學到老,精益求精,永遠受益。

剝地皮

“原文”

一官甚貪,任滿歸家,見家屬中多一老叟,問:“此是何人?”

叟曰:“某縣土地也。”

問:“因何到此?”

叟曰:“那地方的地皮都被你剝將來,教我如何不隨來?”

清·石成金《笑得好》

“譯文”

有一個貪官,任期滿後回家,看見家屬中多了一個老漢,便問道:“你是誰?”

老漢回答說:“我是某縣的土地爺爺。”

貪官問道:“你為什麼到我這裏來?”

老漢說:“某縣的地皮都被你剝奪過來了,叫我怎能不隨土地而來呢?”

“說明”

這則寓言故事用誇張的藝術手法,把貪官的殘酷凶惡麵貌,畫龍點睛地描繪出來了。

不禽不獸

“原文”

鳳凰壽,百鳥朝賀,惟蝙蝠不至。鳳責之曰:“汝居吾下,何踞傲乎?”蝠曰:“吾有足,屬於獸,賀汝何用?”

一日,麒麟生誕,蝠亦不至。麟亦責之。蝠曰:“吾有翼,屬於禽,何以賀與?”

麟、鳳相會,語及蝙蝠之事,互相慨歎曰:“如今世上惡薄,偏生此等不禽不獸之徒,真個無奈他何!”

明·馮夢龍《笑府·雜語》

“譯文”

鳳凰做壽,百鳥飛來朝賀,惟獨蝙蝠不到。鳳凰責備說:“你在我位下,為何傲慢不恭的?”蝙蝠說:“我有腳,屬於獸類,以什麼名義來祝賀你呢?”

又一天,麒麟生日,也是惟獨蝙蝠不到。麒麟也責怪它。蝙蝠辯解說:“我有翅膀,屬於飛禽,以什麼名義來祝賀你呢?”

麒麟和鳳凰相會,談到蝙蝠的事,互相慨歎說:“如今世道品性惡劣而不厚道,偏偏生出這類不禽不獸的東西,真的拿它沒辦法呀!”

“說明”

這裏生動地寫出了世道惡薄的社會現象:互相利用,吹吹拍拍,宗派幫會結集,仗勢欺人等等。

不食盜食

“原文”

東方有人焉,曰爰旌目,將有適也,而餓於道。

狐父之盜曰丘,見而下壺饗以之。

爰旌目三而後能視,曰:“子何為者也?”

曰:“我狐父之人丘也。”

爰旌目曰:“嘻!汝非盜邪?胡為而食我?吾義不食子之食也。”

兩手據地而嘔之,不出,喀喀然遂伏而死。

《列子·說符》

“譯文”

東方有一個人,名字叫爰旌目,準備到遠地去,但在半路上已經餓得奄奄一息。

狐父地方有個叫丘的強盜,見他餓倒在地上,便拿來一些湯水飯喂給他吃。

爰旌目吃了三口以後,眼睛能看得見東西了,一看到丘,就問:“你是幹什麼的呢?”

丘回答說:“我是狐父人,名字叫丘。”

爰旌目說:“呀,你不就是那個強盜嗎?為什麼還喂我飯食呢?我是一個講仁義的人,不吃你們強盜送來的飯!”

說罷,他便兩手趴在地上用力嘔吐,嘔吐不出來,喉嚨裏格格作聲地趴在地上死去了。

“說明”

這則寓言說,爰旌目堅持廉潔方正的原則,是可敬的。但他未免過於迂執。是諷刺那些所謂講仁義的人是何等愚蠢可笑,不識時務,結果隻能是餓死在路上。

不死之藥

“原文”

有獻不死之藥於荊王者,謁者操以入。中射之士問曰:“可食乎?”曰:“可。”因奪而食之。

王怒,使人殺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說王曰:“臣問謁者,謁者曰可食,故臣食之。是臣無罪,而罪在謁者也。且客獻不死之藥,臣食之而王殺臣,是死藥也。王殺無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王乃不殺。

《戰國策·楚策》

“譯文”

有人向楚王獻上長生不死的藥,負責傳達的門官——謁者拿著藥走入宮中。一個宮中衛士看見後問道:“可以吃嗎?”謁者回答說:“可以。”衛士於是就把藥搶過來吃了。

楚王聽說後很生氣,就派人去把衛士殺了。這個衛士托人勸說楚王:“我問謁者,謁者說可以吃,我因此才吃了。這件事我沒罪,罪過在謁者那兒。再說客人獻的是長生不死的藥,我吃了這藥,大王卻要殺死我,這藥成了催命的藥了。大王如果殺了無罪的臣子,那就證明別人在欺騙大王了。”楚王於是不殺這個衛士。

“說明”

這篇寓言說明,做事要認真分析,不可輕信虛妄之說。

藏賊衣

“原文”

有一賊入人家偷竊,奈其家甚貧,四壁蕭然,床頭止有米一壇。賊自思:將這米偷了去,煮飯也好。因難於攜帶,遂將自己衣服脫下來,鋪在地上,取米壇傾米包攜。

此時床上夫妻兩口,其夫先醒,月光照入屋內,看見賊返身取米時,夫在床上悄悄伸手,將賊衣抽藏床裏。賊回身尋衣不見。其妻後醒,慌問夫曰:“房中習習索索的響,恐怕有賊麼?”夫曰:“我醒著多時,並沒有賊。”

這賊聽見說話,慌忙高喊曰:“我的衣服,才放在地上,就被賊偷了去,怎的還說沒賊?”

清·石成金《笑得好》

“譯文”

有一個賊竄入人家去偷竊,這家人家很貧窮,四壁空蕩,惟有在床頭邊有一壇米。這個偷賊心想:將這壇米偷回去也好,可以煮飯吃。因為難於攜帶,就將自己的衣服脫下來,鋪在地上,然後去搬米壇,想把米傾倒在衣服上包好攜走。

此時,床上夫妻兩口,丈夫先醒,月光照入屋內,看見賊返身去搬米壇時,丈夫在床上悄悄伸手,將賊鋪在地上的衣服偷偷地藏在床裏。賊回轉身來,尋衣不見了。妻子後醒,聽見有聲響,慌忙問丈夫:“房間裏有的聲響,恐怕有賊吧?”丈夫安慰說:“我醒了好長時間了,並沒有發現什麼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