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2 / 3)

《戰國策·楚一》

“譯文”

老虎搜尋百獸吃,一天,捉到了一隻狐狸。狐狸對它說:“你是不敢吃我的。天帝派我來當百獸之王的。如今你要是吃了我,那就違抗了天帝的意旨了。你以為我的話是假的嗎?那就讓我在前麵走,你在我後麵跟著,看看百獸見到我有敢不逃的嗎?”老虎覺得這個辦法很有道理,所以就跟它一路走去。果然,眾獸看見了,都嚇得四處逃竄。老虎不知道眾獸是因為怕自己而逃走的,還以為它們真的是害怕狐狸哩!

“說明”

告誡人們,要善於去偽存真,由表及裏,步步深入,弄清真相,不然,就很容易被“狐假虎威”式的人物所蒙蔽。

畫蛇添足

“原文”

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謂曰:“數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餘。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吾能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奪其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遂飲其酒。為蛇足者,終亡其酒。

《戰國策·齊二》

“譯文”

古代楚國有個貴族,祭過祖宗以後,把一壺祭酒賞給前來幫忙的門客。門客們互相商量說:“這壺酒大家都來喝則不夠,一個人喝則有餘。讓咱們各自在地上比賽畫蛇,誰先畫好,誰就喝這壺酒。”

有一個人最先把蛇畫好了。他端起酒壺正要喝,卻得意洋洋地左手拿著酒壺,右手繼續畫蛇,說:“我能夠再給它添上幾隻腳呢?”可是沒等他把腳畫完,另一個人已把蛇畫成了。那人把壺搶了過去,說:“蛇本來是沒有腳的,你怎麼能給它添上腳呢!”說罷,便把壺中的酒喝了下去。

那個給蛇添腳的人終於失掉了到嘴的那壺酒。

“說明”

告訴人們,凡做一件事情,必須有具體的要求和明確的目標,要以清醒堅定的意誌,追求之,完成之,不要被勝利衝昏頭腦。被勝利衝昏頭腦的人,往往為盲目樂觀所蔽,而招致失敗。

換手指

“原文”

有一神仙到人間,點石成金,試驗人心,尋個貪財少的,就度他成仙,遍地沒有,雖指大石變金,隻嫌微小。末後遇一人,仙指石謂曰:“我將此石,點金與你用罷。”其人搖頭不要。仙意以為嫌小,又指一大石曰:“我將此極大的石,點金與你用罷。”其人也搖頭不要。

仙翁心想,此人貪財之心全無,可為難得,就當度他成仙,因問曰:“你大小金都不要,卻要什麼?”其人伸出手指曰:“我別樣總不要,隻要老神仙方才點石成金的這個指頭,換在我的手指上,任隨我到處點金,用個不計其數。”

清·石成金《笑得好》

“譯文”

有一個神仙到人間,以點石成金,試驗人心,若遇貪財少的,就度他成仙,結果,遍地沒有尋找到,所遇到的人往往是,把大石變成金子,他還嫌太校後來遇上一個人,神仙指著石頭對他說:“我將這塊石頭點成金子送給你用吧!”這個人搖頭說不要。神仙以為他嫌太小又指著一塊大石頭說:“我將這塊最大的石頭,變成金子送給你用!”這個人還是搖頭說不要。

神仙心裏想,這個人毫無貪財之心,實在難得,就想當場度他成仙,因此問這個人:“大塊金子、小塊金子,都不要,你究竟要什麼?”這個人伸出手指頭說:“其他我什麼都不要,隻要神仙剛才用來點石成金的那個指頭,換在我的手指上,讓我到處可以點石成金,到那時,所用的金子就不計其數了。”

“說明”

這說明,觀察一個人要聽其言而觀其行,要透過現象把握本質,不要被他的表麵現象所迷惑。

回生之術

“原文”

魯人有公孫綽者,告人曰:“我能起死人。”人問其故,對曰:“我固能治偏枯,今吾倍所以為偏枯之藥,則可以起死人矣。”

《呂氏春秋·別類》

“譯文”

魯國有個叫公孫綽的人,他對別人說:“我能夠使死人複活。”人們問他有什麼辦法。他回答說:“我平素能治半身不遂的病,現在我把治半身不遂的藥加大一倍的量,就可以使死人複生了。”

“說明”

這則寓言告誡人們,事物各有自己的特點和規律,隻有掌握這些特點和規律,才能處理得正確、恰當。否則,用簡單化的辦法來處理,就會失敗。

擊鼓戲民

“原文”

楚厲王有警,為鼓以與百姓為戍,飲酒醉,過而擊之也,民大驚,使人止之。曰:“吾醉而與左右戲,過擊之也。”民皆罷。居數月,有警,擊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號而民信之。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譯文”

楚厲王遇到了緊急的敵情,就擊鼓把老百姓召集起來守城。有一天,厲王喝醉了酒,糊裏糊塗地拿起鼓槌敲鼓。老百姓聽到了鼓聲,慌慌張張地趕去守城。厲王連忙派人去製止,並要派去的人轉告說:“厲王喝醉了酒,糊裏糊塗地拿起鼓槌敲鼓,同大家開玩笑的。”老百姓聽了都回家了。過了幾個月,真的有敵人入侵,厲王擊鼓發出警報,老百姓以為又是國王喝醉酒鬧著玩的,因而就沒有像上次那樣趕去守城了。後來厲王更改了原先的命令,重新聲明報警的信號,老百姓才相信。

“說明”

這則寓言告誡人們,不能拿國家和人民的安危開玩笑,否則,必然會失信於民,給國家帶來禍害。

雞犬皆仙

“原文”

淮南王學道,招會天下有道之人,傾一國之尊,下道術之士。是以道術之士,並會淮南,奇方異術,莫不爭出。

王遂得道,舉家升天,畜產皆仙,犬吠於天上,雞鳴於雲中。

東漢·王充《論衡·道虛》

“譯文”

淮南王劉安學習修道,招引邀請了天下有道術的人前來,他自己放棄做一國之主的尊位,而下結道術之士。這樣一來,天下凡有道術的人,都集會到淮南來,凡屬奇異的仙方仙術,沒有不爭著貢獻出來的。

於是淮南王得道升天,他一家人都得道成仙,就是連那些家畜雞犬也都成仙升天了,狗在天上吠叫,雞在雲中啼鳴。

“說明”

這則寓言故事告誡人們,為官要清廉,要薦賢任能。

急不相棄

“原文”

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欲依附,歆輒難之。

朗曰:“幸尚寬,何為不可?”

後賊追至,王欲舍所攜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為此耳!既已納其自托,寧可以急相棄邪?”遂攜拯如初。

世以此定華、王之優劣。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第一》

“譯文”

華歆和王朗共同乘船逃難,有一個人想依靠他們一起逃走,華歆立即拒絕了他。

王朗持不同意見,他說:“幸好船上還相當寬裕,為什麼要拒絕人家呢?”

後來盜賊追趕來了,王朗隻好丟掉他們想攜帶的那個人。

這時,華歆又說了:“當初所以猶豫,就是因為緊急這一點上,既然已經答應他的要求,難道能夠因為情況的緊急而把他扔掉嗎?”於是就像當初一樣攜帶著那個人一起逃難了。

世上的人便拿這件事來評定華歆、王朗道德的優劣。

“說明”

這則寓言告誡人們:言必信,信必行,行必果,已諾必誠,始終如一。

紀昌學射

“原文”

甘蠅,古之善射者,彀弓而獸伏鳥下。弟子名飛衛,學射於甘蠅,而巧過其師。

紀昌者,又學射於飛衛。飛衛曰:“你先學不瞬,而後可言射矣。”

紀昌歸,偃臥其妻之機下,以目承牽挺。二年之後,雖錐末倒,而不瞬也。

以告飛衛。飛衛曰:“未也,亞學視而後可。視小如大,視微如著,而後告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