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屠龍
“原文”
朱漫學屠龍於支離益,單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無所用其巧。
《莊子·列禦寇》
“譯文”
朱漫去向支離益學習屠龍的本領,用盡了價值千金的全部家產,花費了三年時間,終於學會了。可是,天下哪裏有龍可殺呢?因此,他走遍天下也無處可以施展他的本領。
“說明”
這則寓言說明,為屠龍而屠龍,其結果是無龍可屠,朱漫耗盡了家產,所學卻是無法施展的本領。它告誡人們,鑽研學問必須有的放矢,必須從社會生活實際需要出發,做到有益於社會,否則毫無價值。
學弈
“原文”
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誌,則不得也。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誌,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
曰:非然也。
《孟子·告子上》
“譯文”
下棋作為一種技藝,不過是一種小技藝而已,如果不專心致誌,那就學不好。弈秋是全國的下棋聖手。假如讓弈秋教授兩人下棋,其中一人專心致誌地學,一心隻聽弈秋講;另一人雖然也聽著,而心裏卻老想著有天鵝快飛過來了,準備拿弓箭去射它。這樣,縱使和前一個人一塊學習,但他的成績一定不如前一個人。能說這是他的智慧不如人家嗎?
我說:顯然不是這樣的。
“說明”
兩個條件差不多的學生,跟隨一個老師就學,效果卻不相同。這並不是因為他們的智力有很大的差別,而在於是否專心致誌。這則寓言告誡人們,專心致誌是學習的惟一秘訣,不二法門。如果自恃聰明,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就是老師再好,也是學不好的。
揠苗助長
“原文”
宋人有憫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孟子·公孫醜上》
“譯文”
宋國有個人,嫌他的莊稼長得太慢了,便跑到地裏將禾苗一棵一棵拔高,然後疲勞不堪地回到家裏對家裏的人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幫助莊稼苗長高了一大截!”他兒子趕快跑到地裏去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說明”
這個宋人有一個良好的願望和一股極高的熱情,但他隻憑主觀想像辦事,結果把事情搞糟了。這則寓言告誡人們,事物的發展都有自己的規律,任何人不能違背。違背了客觀規律,就必然失敗。
掩 耳盜鍾
“原文”
範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鍾況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矣。
《呂氏春秋·自知》
“譯文”
範氏逃亡時,老百姓中有人撈得一口大鍾。他想把鍾背著回家,但鍾很大背不動。他就用錘子把鍾砸毀,剛砸下去,鍾發出“咣”地一陣巨響,他害怕別人聽見鍾聲而從自己手裏把鍾奪走,就急忙用雙手把自己的耳朵捂祝害怕別人聽到是可以的,而害怕自己聽到,以為自己把耳朵捂住,別人也就聽不到了,這就太荒唐了。
“說明”
這個故事告誡人們,要尊重客觀事實,否則,就隻能是自己欺騙自己。
晏子使楚
“原文”
晏子使楚。晏子短,楚人為小門於大門之側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至狗國者,從狗門入,今臣使楚,不當從此門。”儐者更從大門入見楚王。
王曰:“齊無人耶?”
晏子對曰:“齊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帷,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為無人?”
王曰:“然則何為使子?”
晏子對曰:“齊命使,各有所主,其賢者使賢主,不肖者使不肖主。嬰最不肖,故宜使楚耳!”
西漢·劉向《說苑·奉使》
“譯文”
晏子出使楚國,因為晏子身材矮小,楚國人有意嘲弄他,特地在大門旁邊開個小門迎接他。晏子拒絕進去,說:“派到狗國的人,從狗洞裏進去。現在我出使楚國,不應從這個門進去。”迎接的人隻好改變主意,帶他從大門進去見楚王。
楚王問:“齊國沒有人了嗎?”
晏子回答說:“齊國的都城臨淄,是七千五百多戶人家的大都市,張開衣袖,能圍成大帷幕;揮揮汗珠像雨水飛灑。街上行人摩肩接踵,擁擠不堪,怎能說沒有人了呢?”
楚王說:“既然這樣,為什麼要派你來呢?”
晏子回答說:“齊國派往各國的使者,都有所側重:那些有才德的人派往有才德的國家;沒有才德的人派往沒有才德的國家。晏嬰我最沒有才德,因此被派往楚國。”
“說明”
這個故事頌揚了晏子的機智勇敢。它啟發我們,麵對強敵的挑釁,要敢於和善於進行針鋒相對的鬥爭。
燕雀相樂
“原文”
燕雀爭善處於一室之下,子母相哺也,焉相樂也,自以為安矣。灶突決則火上焚棟,燕雀顏色不變。是何也?乃不知禍之將及己也。
《呂氏春秋·諭大》
“譯文”
燕雀互相追逐,親昵地聚集在一座房子下麵,母鳥哺育幼鳥,互相取樂,過著歡快的日子,自以為平安無事。忽然灶上的煙囪裂開了個口子,火冒了出來,向上燒著了屋梁,可是燕雀卻安然自若。這是什麼原因呢?
是它們不知道將有大難臨頭。
“說明”
這個故事用以諷刺一些人隻圖眼前安逸不知居安思危;隻圖一家之歡,不顧國家安危。
楊布打狗
“原文”
楊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緇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楊布怒,將撲之。
楊朱曰:“子無撲矣,子亦猶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來,豈能無怪哉?”
《列子·說符》
“譯文”
楊朱的弟弟叫做楊布。有一天,他穿著白色的衣服出門去,因為遇著了大雨,打濕了衣服,便脫下白衣,換了一套黑色的衣服回家。他家的看門狗認不出楊布了,見他進門就迎上去向他汪汪地叫了起來。楊布十分惱火,拿了棍子要去打狗。
楊朱看見了,說道:“你快不要打狗了,你自己有時也會這樣行事的。倘若你的狗出去時是一身白的,回來的時候卻變成了一身黑,那你難道不同樣感覺得奇怪嗎?”
“說明”
這則寓言說明,凡遇是非,務必先內求諸己,切莫忙於責人。否則便要像楊布那樣,衣服變了而怪狗來咬他,那就太不客觀了。
養 猿於籠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