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遊書海,品嚐文化,陶冶情操,彰顯智慧。米花在線書庫為您營造舒適閱讀環境而努力,希望書友繼續支持。)
這樣的另類理論同時帶來了邏輯上的危險。如果說天下不善人多於善人,聖人的一套是便宜了更多的不善之人,那麼,豈止是聖人的法度規範,一切社會的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產生,都可能是有利於多數的不善之人。你發展了生產力,壞人先趁機提高自己的消費水準。你製造了先進武器,更是首先便宜了壞人。你改善了信息手段,首先便利了毒販、間諜、黑手黨與恐怖集團。你發明了新藥新醫療手段,首先延長了的是壞人的壽命。按照這樣的理論,人類的社會應當解散,人類的科學、文明、生產力的進步與發展應該叫停。莊子的不善人更多的發現,在帶來清醒的同時,也帶來了困境與窘態。這裏似乎應該深入下去討論:第一,善與不善不是絕對的,既然天下“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老子》第二章),那麼天下皆知不善之為不善,斯善矣。第二,不善者也有生的權利。第三,不善者有向善的可能。第四,人群中的傑出者也好,社會精英也好,聖賢也好,他們做的不應該隻是分辨誰善誰不善,何況他們的判斷未必有效,他們更應該做的,是通過製定法律與有效的行政管理準則來抑製惡行,通過教育來使更多的人向善,通過文明的發展與積累,使善漸漸占領精神的高地。是的,隨時會有不善者利用你的文明成果的可能,但碰到什麼新問題就應該解決什麼新問題,而不是因噎廢食,從此對人類與人類文明絕望。www.kungua.com
這裏同時不小心撞上了一個大問題,關於因果關係,關於願望與事實、動機與效果,關於邏輯的意外性與奇異性。A果變成了B因,B因又造成了C果,C果變成了D因,又引起了E果,因因果果拐了幾個彎以後,因與果的關係會變得離奇起來,例如文中所說的“魯酒薄而邯鄲圍”。魯酒質量不合格與趙國與邯鄲本不相關,但是魯酒假冒偽劣的結果使趙國的首都邯鄲倒黴。這就是我們常常說的意外,就是如黑格爾所說,曆史與人開玩笑,你想進一間屋子,結果是進了另一間屋子。在算術運算中,1+1,一定等於2,而在曆史事件、政治事件中,由於因果鏈條的曲折與長度,1+1不一定準是2,而是1+1=X,X是個未知數。聖人之道是為了在仁義的標準與名義下實現天下太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即為尊卑長幼的社會結構製定一個合情合理的規範。他們以為,現有的君臣父子關係的存在是1,仁義道德的規範是又一個1,兩個1加在一起一定是2,即國治與天下平。但是政治曆史的因素太多,不隻是一個1,而是N個1,而且政治曆史當中不但有加法,更有減法:仁義道德的規範的出現正好證明了這樣的規範是可以被破壞的,證明1-1是可以等於0的,這樣複雜的得數就更是天知道了。想想看,如果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破壞仁義規範的事情發生,還提倡個仁義做啥?聖人不需要提倡人餓了要吃飯、渴了要喝水,因為基本上不存在反吃飯反喝水的挑戰。至今仍然是這樣,著力提倡什麼,往往會被認為是某方麵有所缺失的症候。那麼規範的出現反而啟發了亂臣賊子去破壞規範,顛覆權威與聖人之道,這樣的X又是誰想得到誰來負責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