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莊子的驚世之論:聖人不死,大盜不止(..(1 / 1)

!!!!!!

這些說法都有一定根據,任何過分與超出了理性限度的提倡、推崇,都會產生弄虛作假。例如舉孝廉時期有過種種不近人情的偽孝廉,例如“文革”中的講用,更是不倫不類,大大地靠不住。

我們還可以舉一個最切近的例子,各種文學獎金,在引起羨慕的同時,也引發了批評非議。大獎大爭議,小獎小爭議。真正的好書,例如《聖經》,例如《莊子》,例如《紅樓夢》,例如《神曲》,與哪個獎有關呢?凡人發獎,必有凡俗意味。怪人定獎,必有怪誕情趣。國王發獎,必有君主陛下之風。領導批獎,則有官員味。中低檔智商者營獎,最多也隻是關注中低檔書籍中相對好一點者,而不可能獎勵真正的傑作。但是反過來說,讓文學冷冷清清就一定好?也不一定。冷冷清清寫作的人多如牛毛,真正寫得好的絕無僅有,發發獎,熱鬧一下,於萬民害少利多,至少有利於提倡寫字識字讀書,至少勝過黃賭毒貪瀆犯罪。

所以說,如果掌權者、老板們、名人們、有影響者們全然撒手撤勁,嘛事不幹,其結果呢,好人出不來了,壞人照出不誤,也並非不可能。一個花園,如果取消一切園丁的勞動與管理,當年的赫胥黎在《天演論》中就講過這種情況,其結果不但是花園的荒蕪,更可能是惡草的蔓延與名貴好花的滅絕。奇怪,與老莊的設想相反,許多美好的花卉,例如鬱金香與百合花,需要大量勞動加以栽培、扶助、管理,一任自然的結果隻能是衰敗、荒蕪、惡化、滅亡,而各種惡劣植物,卻常常具有超強的繁衍生存能力。動物也是這樣,蒼蠅比熊貓好活得多。好人是需要教育輔導的,壞蛋卻容易自然產生。老莊的道理有其片麵性與不可操作性,很遺憾,是這樣的。

為之鬥斛以量之,則並與鬥斛而竊之;為之權衡以稱之,則並與權衡而竊之;為之符璽以信之,則並與符璽而竊之;為之仁義以矯之,則並與仁義而竊之。何以知其然邪?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則是非竊仁義聖知邪?

你製作量度容積的鬥啊斛啊,結果盜賊不僅盜竊你的糧食,連同你的鬥與斛也一並盜走;你製作計斤測兩的天平杆秤,結果盜賊不僅盜竊你的金銀財富,連同你的天平杆秤也一並盜走;你製作符璽信物,大盜不僅竊取你的權力地位,連同你的符璽信物也一並盜走;你製定仁義準則以校正百姓的行為舉止,大盜不僅奪取你的江山,連同仁義之類的行為準則也歸了他,用來忽悠解釋並衡量百姓教導百姓啦。(聖人製定了賢愚不肖的標準尺度,大盜不但奪取財富與權力,連同標準尺度也盜走了。從此,合格不合格,夠不夠斤兩,全聽大盜的了。)從哪裏知道會是這個樣子呢?請看,你偷竊一隻鉤,會被殺掉砍掉;你盜得一個國家,就代替原來的君侯成了新的君侯啦。你看,邁進了諸侯的門檻,到處是仁義道德的鼓吹言談,這不就是證明嗎?你隻要是占據、竊取了諸侯的地位權力,連同仁義呀聖智呀,就都被你占有,也就是堂而皇之地竊取成功、功德圓滿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