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是智巧與知識造成了亂局嗎
子獨不知至德之世乎?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陸氏、驪畜氏、軒轅氏、赫胥氏、尊盧氏、祝融氏、伏犧氏、神農氏,當是時也,民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樂其俗,安其居,鄰國相望,雞狗之音相聞,民至老死而不相往來。若此之時,則至治已。今遂至使民延頸舉踵,曰“某所有賢者”,贏糧而趣之,則內棄其親而外去其主之事,足跡接乎諸侯之境,車軌結乎千裏之外,則是上好知之過也!
您就唯獨不知道至德至聖的古代理想盛世嗎?從前的(王按,應該是傳說中的)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陸氏、驪畜氏、軒轅氏、赫胥氏、尊盧氏、祝融氏、伏犧氏、神農氏時期,那時候不用文字,用繩子結個扣來記載事由。那時的百姓吃得香,穿得滿意,喜愛自己的風俗習慣,住得踏實,鄰國互相看得見,也聽得到鄰國雞呀狗呀的叫聲,但是人們到老到死也不相往來。你看這樣的治國有多麼到位!現在呢,可了不得了,老百姓伸著脖子踮著腳尋找哪兒哪兒有賢人,帶上糧食前去投奔,對內不考慮自己的雙親,對外不思想對君王的義務,足跡一直達到許多侯國,車轍留在了千裏之外,這都是從上頭開始就喜好智巧的過錯呀。о米о花о在о線о書о庫оh
這一段更像是從《老子》講“小國寡民”的第八十章生發出來的。隻是一聽說有賢人就落荒而去的說法客觀上告訴我們,到了莊子之時,賢人已經成為鳳毛麟角,而老百姓都是生活掙紮在不肖的庸人、蠢人、惡人的統治之下了。
上不好智,從上就提倡無知,就行了?這樣的自欺欺人的閉目塞聽的主張有多麼可悲!
由於對賢人的宣揚過度,又由於本地無賢人可以依靠,所以百姓千裏迢迢、背井離鄉去尋賢拜聖。這個描寫有點政治流亡或文化流亡者古已有之的意思。賢人烏托邦、聖人烏托邦、大師烏托邦,古已有之。生活在別處,這個法國詩人蘭波、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最心儀的句子,古已有之。莊子認為,這樣的蠱惑人心的句子,正是自命精英的駢拇枝指懸疣們製造出來的禍國殃民的毒霧。與之對應的佛語“活在當下”倒還對味一點。可今天呢?古老的神州百姓,特別是神州知識分子們啊,你們什麼時候能夠長大成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