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西征新疆建奇功(6)(2 / 3)

手中有強有力的槍杆子,腰杆子自然就硬朗多了。

打吧,把這些狗娘養的統統趕回老家去。

對左宗棠來說,收複伊犁是必然的事情,他要讓這些對大清虎視眈眈的侵略者都知道,隻要有我左宗棠在,你們就休想猖狂。

還記得在同治十年(1871年)七月四日,乘中國局勢混亂之際,沙俄帝國主義悍然出兵侵占我國領土伊犁,沙俄認為清政府無力收複新疆,所以為了掩蓋自己的侵略行為,就虛偽地發表聲明:出兵伊犁隻是代為收複,等清朝肅清關內外,收複烏魯木齊、瑪納斯各城之後,就將交還伊犁。

左宗棠得知沙俄侵占伊犁的消息後非常憤慨,他敏銳地看出了沙俄帝國主義的狼子野心。就這個問題,他曾給劉錦棠寫信指出:沙俄占領伊犁,名義是代為收複,實質野心是進一步派兵奪取烏魯木齊,步步逼近中原,局勢十分危急啊。

後來,隨著左宗棠在新疆征戰的節節勝利,沙俄交還伊犁成為一個緊迫問題被提到議事日程上來。

光緒二年(1876年)春,沙皇亞曆山大二世指定一個由陸軍大臣米留金、外交大臣助理格爾斯和財政大臣格裏格等參加的“特別委員會”研究這一問題。經過開會商議決定: 僅在俄商被允許進入中國內地貿易和割讓穆素爾山口和特克斯河流域的條件下,才會將伊犁交還給清政府。

真是無理取鬧,侵占別國的領土,還煞有介事地開會討論如何歸還,把自己當成了救世主一樣,真往自己臉上貼金。

不過,我們可以看出這是沙俄不得已的下策,他們本想長久霸占伊犁乃至並吞整個新疆。但左宗棠的槍杆子不允許他們這樣做。

在沙俄侵占伊犁後的幾年裏,清朝政府反複與沙俄交涉,要求歸還伊犁,但沙俄一直找借口拖延。

左宗棠率軍在北疆和南疆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軍事勝利後,按理說清政府從俄國手中索還伊犁已經不成問題。但俄國不僅在西征軍收複了烏魯木齊、瑪納斯後拒不交還伊犁,就是在南疆底定之後仍然繼續賴賬。清政府本想派左宗棠與其交涉索還伊犁,但俄國政府把清政府當成了空氣,根本就不搭茬。

麵對這種無賴,左宗棠恨不得踹他們幾腳,真想派兵滅了這夥王八蛋才解氣。但他知道如果真的和沙俄開戰了,孱弱的清政府未必能禁受得住這番折騰。所以,他暫且把這口惡氣咽在肚裏,靜觀事態的發展,不過,隻要大清需要,他做好了隨時開戰的準備,讓自己的這把老骨頭再燃燒一次是他心甘情願去做的事情。

雖然自己占理,但清政府不敢輕易開戰。一來,多年的戰亂讓大清極度疲弱;二來,對方是帝國列強,如果開戰未必就能占到便宜。

光緒四年六月(1878年7月),鑒於俄國駐華使節和俄國邊官在伊犁問題上的互相推諉,故意拖延,清政府經過再三考慮後決定派署盛京將軍崇厚直接去俄國交涉談判並收回伊犁。清廷還就收回伊犁後如何防守的問題讓左宗棠多多考慮。

如果真能通過外交談判收回伊犁,那將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幸事。

不過,左宗棠對此表示懷疑,他雖然讚同通過外交談判索還伊犁,但更傾向於武力收複。因為想通過磨嘴皮子讓帝國列強吐掉吃到嘴裏的肥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弱肉強食的時代,隻有強大的武力才能讓侵略者乖乖地低頭認罪。

這是有前車之鑒的。在此之前,伊犁將軍榮全曾就伊犁問題與俄方談判失敗了。如今清軍雖然在新疆問題上向世人展現了強大的軍事實力,但在談判桌上能否把伊犁從俄國人手中要回來,還是一個未知數。

接下來,喪權辱國的《中俄伊犁條約》(即《裏瓦基亞條約》)的簽訂證明左宗棠的判斷是正確的。清朝既占理又取得了讓世界都刮目相看的軍事成就,為什麼還要簽訂這種賣國條約呢?這還要從崇厚這個人說起。

崇厚(1826-1893年),字地山,號子謙,又號鶴槎,完顏氏,內務府鑲黃旗人。在滿清貴族中,他對中外交涉事宜比較熟悉,被認為是很有辦事能力的人。

實際上,他隻是曾擔任三口通商大臣,天津教案發生後,曾被派到法國“謝罪”。這樣看來,他的“外交”曆史少得可憐,外交經驗就更別提了。

讓這麼一個滿洲貴族的紈絝子弟去花天酒地或鬥雞遛鳥還可以,讓他去收回伊犁,清政府走眼走得也忒厲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