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西征新疆建奇功(7)(2 / 3)

當左宗棠接到這道諭旨後,一下子癱坐在椅子上,半晌說不出話來。

臨戰易帥,這是兵家大忌,清廷不是不懂這個道理,這恰恰說明了清廷武力抗俄的立場有所改變。

左宗棠輕撫著那口黑漆棺材,流下了眼淚。他埋怨清廷的軟弱,也遺憾自己不能實現馬革裹屍的願望。

軍令如山,左宗棠雖然滿是失望,但對主戰仍然抱有一線希望。他同繼任督辦劉錦棠會商新疆的布置事宜、移交餉事軍務後,在十月十二日(11月14日)從哈密啟程入關。

為了加強京畿的防務,左宗棠命令他的親軍一千四百多步兵和六百多馬隊隨後入關。經蘭州交卸陝甘總督篆務後,在十二月初四日(1881年1月3日)從蘭州趕往北京。

伊犁回歸的坎坷路

從光緒六年七月十八日(1880年8月23日) 到光緒七年正月二十六日(1881年2月24日),曾紀澤與沙俄的談判有半年多時間。在這六個月中,沙俄看出了清朝求降的意圖,所以俄方代表對曾紀澤百般威脅,逼迫他就範,簽訂不合理條約。好在曾紀澤運用他的機敏與才幹,以左宗棠在新疆的布防為後盾據理力爭,在原則問題上不做絲毫的讓步。

再看當時的俄國,左宗棠的堅定決心和備戰行動使沙俄的侵略氣焰遭到沉重打擊。還有,左宗棠奉召回京讓沙皇政府一時摸不清清廷的真實意圖,以為清廷要讓左宗棠布置全國的反擊,因此忐忑不安。當時俄國的實際情況是內外交困,麵臨著許多困難。在伊犁的問題上,賴賬在政治上就輸理了。再次,英法兩國在伊犁問題上的態度也影響了俄國。當時俄國爭霸的重點不是亞洲而是歐洲,從而被迫稍微放鬆對中國的侵略。所以,俄國其實是色厲內荏,做出一定的讓步也是理所當然的。

結果,在光緒七年正月二十六日(1881年2月24日)中俄雙方代表簽訂了《改訂條約》(又稱《中俄伊犁條約》)。這個條約較崇厚條約雖然爭回了部分主權,俄國交還伊犁和特克斯河流域及通往南疆的穆紮爾山口,但仍然將霍爾果斯河以西的中國領土劃給俄國,並且賠款有增無減。可見,這個《改訂條約》還是沙俄強加於中國的一個不平等條約。

就在曾紀澤與俄國談判代表訂立條約這一天,左宗棠也抵達北京。當他知道這個消息後,搖頭道:“怎麼會是這樣一個結果,寒心啊。”其實,就清朝當時的實力,能簽訂這樣一個條約已經相當不錯了。左宗棠堅定反侵略的舉動,為伊犁的收回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沙俄能把已經吞進肚子裏的中國領土又吐出來,這在近代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事情。雖然最終沒能如左宗棠所願,讓衰弱的清朝強硬起來,但伊犁的回歸多少對他也算是一種安慰吧。

在這裏,左宗棠還有一項不得不說的功績。為了新疆的長治久安,他在督辦新疆軍務期間曾四次奏請在新疆置行省,設郡縣,在調任兩江總督後又作了第五次奏請。

清廷對左宗棠的奏請之所以舉棋不定、猶豫不決是有原因的。

關於左宗棠新疆建省的主張,朝中官員並不是人人都舉雙手讚成,因為他們沒有左宗棠的全局觀念。其中,李鴻章多次表示: 新疆改設行省,財力有所不及,再加上三麵列強環視,一般的文吏很難勝任。左宗棠已經老了,恐怕要累及後人。還有,號稱八旗名士的李雲麟,在新疆做過官,也裝模作樣地寫了《論新疆設省》一文,提出了八大不可建省的理由,還公然對左宗棠進行人身攻擊。直到光緒八年八月五日(1882年9月16日),翰林院編修劉海鼇仍上奏反對新疆建省,他認為,郡縣不能馬上設立,屯田可以專辦。

另外,滿洲貴族也抵製新疆建省。因為依據清代製度,實行軍府製的各邊疆地區,都由滿洲貴族官僚擔任要職,而不起用漢人。如果建立行省後,則滿漢兼用,漢員還占多數。基於利益的考慮,這些滿洲貴族非常反感新疆建省的事情。

好不容易收複了新疆,雖然清廷也希望加強對新疆的控製,但也不得不考慮這些反對派的聲音,所以,多次把新疆建省的方案擱置一旁不理。

後來,在左宗棠、劉錦棠等人的反複呼籲下,看到新疆善後事宜進行得非常順利後,清廷的最高統治者咬咬牙,決定采納左宗棠的建議。光緒十年九月三十日(1884年11月17 日),正式在新疆設省,任命劉錦棠為首任巡撫。

新疆改設行省,將軍府製度變為郡縣製度,削弱了地方封建統治者的勢力,逐漸消除了他們分裂祖國的隱患,有利於維護和鞏固中華民族的統一和團結。還能鞏固祖國西北邊疆,防止沙俄和英國對我國新疆領土的覬覦,增強抵禦外國侵略者的軍事力量。這樣一來,西方列強就再也不敢輕易入侵新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