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回天無力遺憾死(1)(2 / 3)

這就是強硬派左宗棠的影響,有他在,西方列強就忌憚三分。所以慈禧太後舍不得放手左宗棠,讓他繼續發揮著餘熱,直到燃盡最後一滴心血為止。

光緒九年(1883年),左宗棠又親自乘船沿江而上,勘察各處的警備情況。經過多次實際考察後,左宗棠認為南洋海軍的實力有待於進一步提高,便重新規劃了南洋海軍。

他決定增購十艘小火輪和多艘快艇,陸續把“開濟”號與“南瑞”號、“南琛”號加入南洋艦隊編製,大大增強了海軍的實力。

除了海防,左宗棠明白長江入海口也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所以竭盡全力部署長江防務,對江防設施的薄弱環節采取應急措施,增設江防要塞。

左宗棠雖然年事已高,但絲毫不妨礙他腦子中迸發出新點子來。他意識到若想打贏反侵略戰爭,國內必須有一個安定的社會環境,而且要集全國之力來打這一仗,才可能有百分之百勝利的機會。所以不僅要靠陸海軍的力量,還要靠沿海人民群眾的力量。也就是說借助人民的力量,進行反侵略鬥爭,讓敵人陷入人民戰爭的海洋中,那麼敵人就會死無葬身之地。

所以,左宗棠下令濱海20多個州縣的官府組織漁團,加以訓練。一年之後便成為了反對外國武裝侵略的一支生力軍。他還親自到沿海校閱漁團,因為太過勞累,左宗棠竟然病倒在了巡視的途中。以年邁之身為國為民到這種程度,真是讓人肅然起敬。

由於左宗棠正確的戰略部署,江蘇地區的布防如鐵桶般堅固,任何一個侵略者都不敢輕易涉足進犯長江。

左宗棠在籌劃兩江布防的同時,對法國侵略越南並進而入侵中國南疆的局勢極為關切。在任兩江總督兼辦理南洋通商事務大臣的兩年多裏,工作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特別是在年老病重的情況下,還毅然請纓奔赴抗法前線,這種精神真是難能可貴。

力主抗戰衛國

光緒九年十一月十二日(1883年12月11日),法國侵略軍在孤拔的指揮下,向駐紮在越南山西的中國守軍發起進攻,中法戰爭正式爆發。十六日,法軍攻占山西。光緒十年二月二十五日(1884年3月12日),法軍新任統帥米爾又率軍占領北寧。山西、北寧失守的消息傳到北京後,清廷大為震驚。

就在前線戰局日益惡化時,左宗棠的病情也日益加重,獲準在家休假四個月,曾國荃代理兩江總督。越北戰事失利的噩耗相繼傳到兩江,左宗棠焦慮萬分,四個月的假期隻休息了一個月,便上奏取消休假,恢複工作。

帶病上任主持工作的左宗棠看到王德榜一軍獨守涼山、鎮南關,軍力單薄,恐怕有失,便上疏請派浙江提督黃少春在湖南挑選五營兵馬趕往鎮南關外,策應王德榜。

雖然清廷還想再現左宗棠收複新疆的輝煌,但朝中妥協求和的呼聲越來越高。所以對戰爭畏首畏尾的清政府沒有接受左宗棠增兵前線的建議,反而下詔停止招募新兵,而且還召左宗棠進京。不久,又派李鴻章前去議和。

光緒十年四月十六日(5月11日),李鴻章與法國代表福祿諾在天津簽訂了《中法簡明條約》。該條約的主要內容有:中國承認法國有權保護越南;將駐越清軍調回邊境;法商可以從越南向中國自由運銷貨物。

當左宗棠得知簽訂了這個不平等條約時,正在奉清廷之命從江寧啟程北上的路上。他恨清廷的軟弱,也怪自己的無能,立刻寫了一份《時務說帖》遞送總理衙門,詳細剖析了《中法簡明條約》的無窮禍患,認為如果對法國的侵略予以妥協,大清就有被列強馬上瓜分的嚴重危機。他還陳述了當時沿海的設防情況,認為足夠應付中法之戰。更可貴的是,他不顧自己年邁多病的身體,還立下軍令狀,主動請求去前線督師抗法。

左宗棠希望能通過這篇說帖打動清廷,贏得支持,從根本上扭轉中法戰爭的不利局麵。他正是懷抱著這樣的心境奔向京城的。

光緒十年五月二十日(1884年6月13日),經過一個月的水路行程,左宗棠風塵仆仆地抵達京師。

想想自己在兩年多前被“攆出”京師,如今又回到了這個讓他心寒的地方,內心真是百感交集,他真想大喊一聲:我胡漢三又回來啦!

五天後,清廷發布“上諭”:左宗棠在軍機大臣上行走,不用天天入朝值守,隻是在有緊急要務時,接受谘詢。

左宗棠再入軍機時,雖然已經有73歲的高齡,但他的雄心壯誌仍然不減當年,很想在國家危難的時刻施展一番作為。所以,他兢兢業業,每天都入朝值守。

其實,朝廷把左宗棠調回來還給他高官,特意恩準他不用天天入朝值守,表麵上是為年事已高的左宗棠考慮,其實,是剝奪他的實權,讓他進京養老。因為無論把硬漢左宗棠放在哪裏,朝廷都不放心,所以隻好把他放在眼皮子底下看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