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怕錯過一班地鐵——地鐵焦慮症
在樓梯最後一級台階上倒著一隻高跟鞋,不遠處有一位妙齡女子……你以為這是“灰姑娘”的現代版?其實卻是個趕地鐵的小白領衝下站台時絆了一跤,這會正坐在地上痛苦地揉著腳。不過是乘個地鐵,又不是午夜12點被“打回原形”,何苦這般急躁?
有統計發現,在地鐵站外,人們的步頻約2.2步br秒;在地鐵入口到安檢口這段,步頻普遍提高到3~3.3步br秒,而田徑運動中的競走步頻也才3.5步br秒;通過安檢口、刷票機,下樓到站台的路上,有些乘客幹脆先小跑幾步,看到地鐵沒進站才放緩步伐。上班高峰時這樣的情景並不少見,而在平時即使不怎麼趕時間,人們似乎也難以擺脫這種焦急的心理。一位形色匆匆的乘客說自己並沒有急事也不趕著回家:“隻是周圍的人都走得很快,我也跟著走快了。”到了地鐵站就會習慣性加快步伐,對於這種“就怕錯過一班地鐵”的情緒,心理專家稱為“地鐵焦慮症”。
雖然趕地鐵的焦慮心理還不至於被歸入某種“症”,但在快節奏的都市生活中,這樣的心理確實比較普遍。心理學家認為導致這樣焦慮情緒的原因可能是受A型性格驅使。
心理學家表示,A型性格跟A型血沒有任何關係,這隻是一種容易感到被時間壓迫的性格特征,主要表現包括:走路、吃飯等節奏很快,對事情的進展速度容易不耐煩,總是試圖同時做兩件以上的事情,無法處理休閑時光,等等。“很多人步履匆匆隻爭朝夕,趕地鐵趕公交走路都飛快……除了擔心上班遲到這樣的客觀因素之外,主觀來看很可能是這種性格導致的。”長期麵對滿滿的日程表、抱有追求完美的心態,這類性格對身體的負作用其實不容小覷,比如易患冠心病、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也可能誘發胃潰瘍等,所以呼籲大家要適度地“慢生活”,經常提醒自己放慢腳步,放鬆心情。
心理學家還認為,“從眾心理”也是導致人們趕地鐵的原因。人是會互相影響的,“可能你平時走路不快,但置身於周圍人集體趕地鐵的情境中,就會不自覺地加快步伐了”。
擁有“地鐵焦慮症”的上班族,除了調節心理的“內在”方案,網友和專家也紛紛支招,建議地鐵方麵的“外在”硬件設施應該更加給力。
曾去新加坡出過差的“夏天童話”提議,國內地鐵站可以學習新加坡的經驗,把現在設在站台的倒計時電子牌“複製”到各個地鐵出入口,讓大家盡早了解列車進站時間。而在網上,“夏爾的貓”補充說,鑒於各個出入口到安檢口的距離不一,是否可在“倒計時”外增設“距離安檢口多少米”一項,方便乘客計算進站時間。不過,很多網友對此建議則有些擔心,萬一到入口時看到地鐵即將進站,大家蜂擁而進,高峰時段會不會發生惡性事故?另外,有網友建議,可以增強手機軟件的開發力度。如之前上線的“上海地鐵”APP可以同步顯示站台上的“列車進站倒計時”,希望技術人員能推出具有更完善功能的其他相應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