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刀時,思想集中。

刀口不要對著身體。

必須使用切板。

刀具使用後應妥善放好,切勿留在水槽裏。

不同的活要用不同的刀,如切骨刀、切肉刀或水果刀等等。

刀是切東西的,不能用來開瓶或代替榔頭。

大多數的割傷均伴有創口出血,創口原則上都應及時進行消毒、包紮。如果創口不大,隻用創可貼貼上就可以了。一般的割傷,用繃帶包紮後就可止血;如果找不到繃帶或急救包,可用當時認為最清潔的布類包紮。如有大麵積出血時,可用止血帶,並及時去醫院就診。

5.觸電

接觸破損的插座、插頭、電線,或不正確使用電器設備等,都可能導致觸電。所以,要掌握正確使用各種電器設備的方法,定期檢查插座、插頭、電線、電路開關等,發現破損,應立即請專人修理,可以預防及減少觸電事故的發生。

五、積極防範食物中毒

1.食物中毒的表象與救護

(1)凡是吃了被細菌(如沙門氏菌、葡萄球菌、大腸杆菌、肉毒杆菌等)汙染過的食物,或是進食了含有毒性的化學物質的食品,或是食物本身含有自然毒素(如河豚、毒蘑菇、發芽的土豆等),由這些原因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都叫食物中毒。食物中毒多發生在氣溫較高的夏秋季,可見個別發病也可見集體中毒(如發生在食堂及宴會上)。

(2)食物中毒者最常見的症狀是劇烈的嘔吐、腹瀉,同時伴有中上腹部疼痛。食物中毒者常會因上吐下瀉而出現脫水症狀,如口幹、眼窩下陷、皮膚彈性消失、肢體冰涼、脈搏細弱、血壓降低等,最後可致休克。故必須給患者補充水分,有條件的可輸入生理鹽水。症狀輕者讓其臥床休息,如果僅有胃部不適,多飲溫開水或稀釋的鹽水,然後手伸進咽部催吐。如果發覺中毒者有休克症狀(如手足發涼、麵色發青、血壓下降等),就應立即平臥,雙下肢盡量抬高並速請醫生進行治療。

(3)吃河豚者,食後2~3小時便會引起舌頭或手足麻木。早些催吐,效果較好,並急送醫院搶救。如耽誤4小時以上便會形成呼吸麻痹而死亡。毒蘑菇中毒除了胃腸道症狀外,還可見痙攣、流口水、出現幻覺、手發抖等症狀。急救時先催吐,然後再送醫院。

(4)如果是集體中毒,救護工作要有條理。還應迅速通知衛生檢疫部門檢疫。最好能保留吃剩下的食物,以利於診斷、治療或檢疫。

2.食物中毒的急救

盛夏時節,容易引起食物中毒。一旦有人出現上吐下泄、腹痛等食物中毒,千萬不要驚慌失措,冷靜地分析發病的原因,針對引起中毒的食物以及吃下去的時間長短,及時采取如下三點應急措施:

催吐。如食物吃下去的時間在1~2小時內,可采取催吐的方法。立即取食鹽20克,加開水200毫升,冷卻後一次喝下。如不吐,可多喝幾次,迅速促進嘔吐。亦可用鮮生薑100克,搗碎取汁用200毫升溫水衝服。如果吃下去的是變質的葷食品,則可服用十滴水來促進迅速嘔吐。有的患者還可用筷子、手指或鵝毛等刺激咽喉,引發嘔吐。

導瀉。如果病人吃下去中毒的食物時間超過兩小時,且精神尚好,則可服用些瀉藥,促使中毒食物盡快排出體外。一般用大黃30克,一次煎服,老年患者可選用元明粉20克,用開水衝服即可緩瀉。老年體質較好者,也可采用番瀉葉15克,一次煎服,或用開水衝服,亦能達到導瀉的目的。

解毒。如果是吃了變質的魚、蝦、蟹等引起的食物中毒,可取食醋100毫升,加水200毫升,稀釋後一次服下。此外,還可采用紫蘇30克、生甘草10克一次煎服,若是誤食了變質的飲料或防腐劑,最好的急救方法是用鮮牛奶或其他含蛋白質的飲料灌服。

如果經上述急救,病人的症狀未見好轉,或中毒較重者,應盡快送醫院治療。在治療過程中,要給病人以良好的護理,盡量使其安靜,避免精神緊張,注意休息,防止受涼,同時補充足量的淡鹽開水。控製食物中毒的關鍵在於預防,搞好飲食衛生,防止“病從口入”。

3.食物中毒細節預防

(1)食品原料、輔料、調料必須新鮮無異常,安全衛生,嚴把食品采購關、驗收關、入庫關、使用關。

(2)做好廚房內各個環節的衛生,保持廚房用具清潔,使用潔淨水,保持環境衛生、個人衛生,防止食品的細菌汙染。

(3)熟食品與生食品、原料與成品、生食品用具與熟食品用具、食品與非食品,必須嚴格分開,防止交叉汙染。

(4)烹調食品要徹底加熱,殺滅病原菌。熟食品要盡快食用,較長時間儲藏的熟食品必須感官檢查無異常,經徹底的高溫處理後才能銷售。

(5)搞好食品防蠅、防塵、防鼠、防腐,采取有效措施控製細菌。

(6)做好餐具一衝、二洗、三消毒、四保潔。

(7)蔬菜使用前要用清水適當浸泡,除去殘留農藥,預防農藥中毒。

(8)不經營病死、毒死、死因不明的肉類食品,不經營腐敗變質、油脂配敗、黴變、生蟲、汙穢不潔、混有異物、超過期限、假冒偽劣和“三無”食品。

(9)做好從業人員健康管理,患痢疾、肝炎、肺結核、傷寒、皮膚病等有礙食品衛生的疾病者,不得從事接觸直接入口食品工作。

4.冰箱內食物中毒

冰箱並不是食品保鮮、儲藏的保險櫃。許多疾病正是由於吃了冰箱內不新鮮的或是被汙染的食品所致。人們在往冰箱中存放食物時常出現生熟食品的混放現象,以致食品汙染或變質,造成食品再汙染。

冰箱冷藏室的溫度一般在0℃~5℃左右,這個溫度對大多數的細菌的繁殖有明顯的抑製作用。可是一些嗜冷菌,如大腸杆菌、傷寒杆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都依然很活躍。它們的大量繁殖自然會造成食品的變質。所以,食用這樣的食物後,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頭暈等全身症狀,這就是人們所不知道的“電冰箱食物中毒”。

要想防治“電冰箱食物中毒”其實也不難,隻要做到以下幾點即可:

(1)可考慮選用-18℃的低溫冷凍箱,它對於食品保鮮和存儲,以及減少食品再汙染方麵都具有較好的效果。

(2)熟食在冰箱冷藏的時間不宜太長(食用前要經過加熱處理),一般說來,細菌耐寒不耐熱,在高溫下很快死亡。

(3)在電冰箱使用過程中,要長期保持電冰箱的內部清潔衛生,生、熟食要分開放,並且存放時間不能過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