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參與《毛主席語錄》編輯工作的同誌回憶:當時中央領導同誌也派人來要。因為《毛主席語錄》是軍內發行,出版前,我們隻送了軍委、各總部領導各一本審閱,未送中央。最先要的是朱德同誌,書出第五天,5月5日,就派人到軍報來要。毛主席、周恩來處也派人來拿。當時中央辦公廳主任楊尚昆曾三次索要,還要求直接送到辦公室,以免收不到。彭真、劉伯承、賀龍、張際春、李達、鄧子恢等領導同誌也都先後來要。領導同誌要《毛主席語錄》,給就是了。可地方一些單位、個人來要卻使我們無法招架,要求代印的單位也越來越多,麵對這種情況,軍報請示總政劉誌堅副主任,劉指示:因為這小冊子是總政根據軍隊情況的需要摘編的,隻限於軍隊範圍內閱讀,如廣泛向地方發行,變成我們代替中央去做工作了,這樣不好。如果地方要印發這類小冊子,應由他們請示中宣部解決為好。同時還規定了三條:一、不是軍隊係統的中央委員也不要發;二、不為地方代印;三、地方索要時婉言謝絕。這三條實際一條也執行不了。軍報實在頂不住這個潮流,就又書麵請示羅瑞卿總長。1964年5月28日,羅批示:“可以為地方代印;在軍隊學習的地方幹部可以發給。”當時團中央正召開九大,代表們也要求發《毛主席語錄》,羅瑞卿也同意給了。
在這樣形勢下,從1964年5月1日《毛主席語錄》正式出版,到1965年8月1日再版為止,原計劃印刷發行420萬冊,結果大大突破這個數字,猛增到1213萬冊。軍報還專門成立了發行《毛主席語錄》機構進行這項工作。
1965年,《毛主席語錄》修訂後再版。當時解放軍總政治部決定也僅限於在軍內送林彪、賀龍、聶榮臻、劉伯承、葉劍英以及軍委、總政、總參、總後各單位,仍限軍隊發行。
但是,《毛主席語錄》再版本正式出版後,因增加了新的內容,部隊內部要重新印發。相應的,地方各單位又重新到軍報聯係代印。過去沒印的也要求代印,公安部一次就要求代印50萬冊。數量越滾越大,印刷廠工人白天黑夜沒命幹也趕印不出來。隻好請示劉誌堅。劉誌堅叫報羅瑞卿總長:像這樣大的數量,能不能給地方紙型,讓他們自印?羅瑞卿同意給地方紙型自印。
1965年9月16日,康生和中宣部部長陸定一看了再版《毛主席語錄》後,也提出地方要代印《毛主席語錄》,可以借給他們紙型自印。
9月20日,賀龍批示給國家體委《毛主席語錄》紙型自印。11月19日,中央辦公廳來電話,說毛主席同意給安徽省委《毛主席語錄》紙型,讓他們自行印刷。
後來,人民出版社給毛主席著作編委會打報告,要求公開發行總政編的這本《毛主席語錄》,很快得到了中央的批準,在全國發行,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新華書店發行。
最初的《毛主席語錄》是紙皮封麵,由於不經看,後來改為塑料皮本,並且全是大紅顏色的。“文化大革命”期間,不僅各種版本的《毛主席語錄》,包括其他毛澤東著作,例如《毛澤東思想勝利萬歲》(北京版)、《偉大的毛澤東思想萬歲》(南寧版)等,甚至《毛澤東選集》,大多用紅塑皮本。外觀是紅色的,內容是紅色領袖的言論。所以,在“文化大革命”中,毛澤東的著作,尤其是各種版本的《毛主席語錄》,被稱為“紅寶書”。
1966年8月初,中共中央作出“加速大量出版毛主席著作”的決定,號召全國出版、印刷、發行部門“立即行動起來,全力以赴,把出版毛主席著作當做壓倒一切的任務”。於是,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發動二三百家印刷廠印製《毛主席語錄》,絕大多數省市都按人口數量印刷,以至幾乎達到了全國人手一冊。據統計,僅1967年一年,《毛主席語錄》的印數就達到3.5億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