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媚娘廢黜李顯,震驚滿朝文武(3 / 3)

“可他是皇後之父啊。”李顯理直氣壯。

裴炎心道——越是皇後之父越不行,不見隋文帝楊堅之事乎?但麵對這樣一位不靠譜的皇帝,他實在不敢亂講話了,隻能哄勸道:“他雖無比尊貴,畢竟資曆不夠,再說文武百官對他也不熟悉啊。不妨讓他先當大州刺史,讓他展示一下才幹,等有了聲望再遷轉也不遲。”這是敷衍之辭。

李顯用他那雙根本不會掩飾心機的眼睛瞅了裴炎半晌,最終喃喃道:“那就先這樣吧……”一副受了委屈的口氣。

裴炎早覺察出他懷疑是自己故意作梗,卻也沒法跟這樣的人交心,轉而試探道:“陛下沒去給太後問安嗎?”

“散朝就去了,太後說她什麼都不管,隻交給我一篇《述聖記》,讓我親筆謄寫一遍,要刻碑立於父皇陵前。”

裴炎心思靈動——果然如此,太後既罷相當然不會點醒他郭正一之事,不過聯係他急急渴渴晉升皇後之父,那個背後指點之人也不難猜到是誰!

“韋玄貞拜相之事難道絲毫沒有餘地?”李顯忍不住又問一遍。

“過一陣子再說吧。”裴炎沒把話咬死,一則不想跟皇帝鬧僵,二則他也看出來了,李顯此舉並非單純的任人唯親,似乎是感覺自己太孤立,想在朝中扶植親信。可這不能亂來啊!八品小官一下子變成宰相,叫那些勤勤懇懇的大臣怎麼想?叫那些出生入死的大將怎麼想?裴炎很委婉地提醒道,“陛下還年輕,有些事不能急,太宗皇帝留下的《帝範》不妨經常看看,還要多學學朝廷的製度。陛下天資明睿、福至心靈,將來大有可為啊!”他也隻能點到這份兒上。

“哦。”李顯隨口應一聲,似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就出去了。

“臣還有政務要忙,暫且告退了……”裴炎深施一禮,恭恭敬敬倒退至殿門,又抬頭望了一眼,見李顯屈一腿伸一腿,斜臥在龍床,一副無所事事的樣子——這就是我大唐的皇帝?高祖誌吞山河,太宗英明神武;先帝雖然身體不濟,卻也是心機深沉、胸懷壯誌的有為之君,怎會養出這麼個兒子?薛元超、蘇良嗣費了多年心力都教育不了他,難道我就能喚醒他?

“相公走好。”範雲仙侍立在門口,向他躬身行禮。

望著這個宦官,裴炎對這一切看得更清楚——太後何嚐真肯放權?皇帝身邊的宦官宮女還是舊人,那都是太後多年培養的心腹啊!還有武承嗣、武懿宗、武三思、宗楚客那幫侄子外甥,她不接見我難道也不見這些人嗎?甚至元萬頃、劉禕之、苗神客那幫人,何嚐不能秘密召見?太後既要繼續幹政,又不見我這顧命大臣,那她的意圖就隻剩一個了。

他緩緩南行,路過乾元殿西側,望著靈棚中的李治梓宮,發出一聲感歎:“天皇陛下!我本為天下計,請天後主持一時,哪知天後卻將老臣放在火上烤啊……”

二、無路可行

新君李顯親政不到半個月,顧命大臣裴炎感覺自己仿佛老了十歲,僅有的幾根黑發也白了,大半輩子的仕途經曆都不及這半個月累!

一個人悟性不高沒關係,但若是資質不高又不懂得努力,再加上固執任性不納忠言,那便無藥可救。平心而論,李顯絕也沒什麼壞心,甚至不會主動傷害任何一個人,但問題是他根本不適合當皇帝,他的性情就適合當個普通親王,吃喝玩樂浪蕩逍遙,其實那也是先帝最初為他鋪就的路,若非陰錯陽差出了那麼多事,他不會成為皇帝。即便先帝晚年廢了九牛二虎之力,想盡快培養他的才能、重塑他的性格,但那隻能是徒勞。一個從出生那天起就嬌生慣養,散漫到二十八歲的人能指望他轉變成什麼樣?

若僅僅如此倒也罷了,倘能“垂拱而治”也算有自知之明,老老實實聽太後和顧命大臣的話,也不是不能當個太平天子。可李顯登基後明顯不甘寂寞,老想鬧點兒動靜,而且他身後還有個望夫成龍的韋皇後,整天鼓動丈夫爭權。且不論李顯有沒有治國、齊家、平天下的本事,威望的積累和勢力的養成都要靠一步步積累,不能恣意胡來。最成功的例子就是他父親李治,當年李治受製於長孫無忌,表麵不動聲色,以寬宏仁厚之態博取朝野同情,臥薪嚐膽、積蓄實力,終借廢王立武之事盡除權臣。而李顯連他爹的一點兒皮毛都沒學會,他的辦法幼稚得不能再幼稚,就是整天吵吵嚷嚷要提拔他自認為可以信任的人。他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從搬進皇宮那天起已被母後牢牢監控,身邊的宦官宮女表麵百依百順,私下早把他的一舉一動彙報給太後,根本無秘密可言。

裴炎雖係攀附中宮起家,卻非隻貪圖一己富貴之人,他的誌向是成為房玄齡那樣的名相,故而對太後、皇帝也不過是半斤八兩,隻想嚴守中立用心做事。然而李顯絲毫不領悟,一再咄咄相逼,簡直是硬逼著他再度投效太後。僅韋玄貞拜相一事,半個月來李顯不知找他談了多少次,任憑他磨破嘴皮就是不肯罷休。裴炎不勝其煩,為了不把君臣關係鬧僵,隻好想了個折中的辦法,晉升韋弘敏為宰相,填補郭正一之缺。

韋弘敏原本官居左散騎常侍,曾在門下省與裴炎共事多年,其人相貌堂堂、氣質瀟灑,才能卻很一般,是有名的“老好人”,但他是京兆韋氏之人,與韋玄貞、韋皇後是同族。裴炎以此人為相,就是為照顧皇後的情緒,期盼她別再鼓動李顯了。而且為了讓李顯少給自己添亂,他甚至打破慣例,將韋弘敏的新官職定為太府卿、同中書門下三品——開唐以來兼職宰相者多是三省官員,也有少數軍職或三公老臣,從沒有太府卿兼宰相的。太府寺是掌管貢賦和皇宮倉庫器物的,裴炎這樣安排明顯是讓韋弘敏盡量滿足李顯需要,哄著他玩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