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衝一馬當先,憧憬著美妙未來,可是剛走到黃河岸邊信心就遭到重大的打擊——行軍四十裏對正規軍來說隻是小事一樁,可對臨時招募的軍隊就不一樣了。他這五千兵純屬烏合之眾,老者年近耳順,幼者未及弱冠,又缺少馬匹,扛著兵刃帶著輜重,越發拖遝遲緩。因舉義倉促事先也未經操練,連編製都不甚清楚,四十多裏趕下來隊伍亂作一片,走得快的已跟到河邊,走得慢的仍在五裏開外。散散漫漫叫囂聒噪,根本無隊形可言,知道的是行軍打仗,不知道的還以為是趕會呢。
心在洛陽足陷河灘,眼見天色已經不早了,無奈之下李衝隻得傳令就地休整。長史蕭德琮也是高門貴少,與李衝意氣相投,也早憋著當從龍功臣,但頭腦比李衝理智得多,趕忙諫阻:“不可!河灘之地甚是衝要,對岸便是魏州地界,我軍在此滯留一夜,倘魏州官吏連夜布置守備,恐我軍不易渡也。今日不計早晚,必須渡河下寨!”魏州同樣沒多少駐軍,一夜之間在南岸嚴防死守是不可能的,他這麼說隻是托詞,真正的顧慮不便明言——就咱這亂七八糟的兵,在北岸耗一宿興許就有反悔逃走的,趁早渡過黃河斷了他們念想!
李衝倒也從善如流,當即改命過河,一時間大大小小的船隻浮木鋪滿水麵,幸而山東之地黃河並不很寬,水流也不算湍急,對岸也無阻礙,隻是隊伍散漫雜亂無章,待到所有人過河早已日近西山,趕緊紮營做飯。此時軍中還有不少官吏,既有州中的參軍佐官,也有轄下的縣令縣丞,可誠心跟從的是極少數,大部分是脅迫而來,觀察了這頭一天的情況便知凶多吉少,堂邑縣丞董玄寂等幾個膽大的要求麵見李衝,希望能勸他罷手,趕緊向朝廷請罪。然而李衝一概不見,獨與蕭德琮在帳內計議。
倆人嘀嘀咕咕一夜,次日清晨還真改了主意,不再向西南進軍,轉而向南——有徐敬業前車之鑒,李衝不會重蹈覆轍,況且他自視甚高,一心勇往直前,哪肯當自守虜?但是鑒於眼下這等狀況,他即便有吞天之誌也得忍忍,就憑這支不像樣的隊伍,莫說打到洛陽,隻怕連魏州都過不去,倘與朝廷大軍相遇,一仗就得全軍覆滅,所以改道向南先去濟州(今山東巨野)。
時任濟州刺史的並非等閑之輩,乃當朝駙馬薛紹之兄、河東縣侯薛。因太平公主之故,薛固然與媚娘成了親家,但他更是城陽公主之子、太宗李世民的外孫,承恩極重,豈能眼看著武氏篡國?況且當初媚娘對太平公主的婚事本不讚同,還差點兒逼薛休妻,豈能不生芥蒂?雖說薛紹與太平恩愛和合,可薛至今還牢記那句“娶婦得公主,無事去官府”的諺語,一直對媚娘心懷戒懼,尤其銅匭設立後更是心內惶惶,故而他也參與了這次計劃,正在籌備起兵。李衝臨時改變計劃,打算一邊召集人馬,一邊前往濟州,欲與薛兵合一處,壯大聲勢擴充兵力,然後再襲洛陽。
李衝一馬當先,憧憬著美妙未來,可是剛走到黃河岸邊信心就遭到重大的打擊——行軍四十裏對正規軍來說隻是小事一樁,可對臨時招募的軍隊就不一樣了。他這五千兵純屬烏合之眾,老者年近耳順,幼者未及弱冠,又缺少馬匹,扛著兵刃帶著輜重,越發拖遝遲緩。因舉義倉促事先也未經操練,連編製都不甚清楚,四十多裏趕下來隊伍亂作一片,走得快的已跟到河邊,走得慢的仍在五裏開外。散散漫漫叫囂聒噪,根本無隊形可言,知道的是行軍打仗,不知道的還以為是趕會呢。
心在洛陽足陷河灘,眼見天色已經不早了,無奈之下李衝隻得傳令就地休整。長史蕭德琮也是高門貴少,與李衝意氣相投,也早憋著當從龍功臣,但頭腦比李衝理智得多,趕忙諫阻:“不可!河灘之地甚是衝要,對岸便是魏州地界,我軍在此滯留一夜,倘魏州官吏連夜布置守備,恐我軍不易渡也。今日不計早晚,必須渡河下寨!”魏州同樣沒多少駐軍,一夜之間在南岸嚴防死守是不可能的,他這麼說隻是托詞,真正的顧慮不便明言——就咱這亂七八糟的兵,在北岸耗一宿興許就有反悔逃走的,趁早渡過黃河斷了他們念想!
李衝倒也從善如流,當即改命過河,一時間大大小小的船隻浮木鋪滿水麵,幸而山東之地黃河並不很寬,水流也不算湍急,對岸也無阻礙,隻是隊伍散漫雜亂無章,待到所有人過河早已日近西山,趕緊紮營做飯。此時軍中還有不少官吏,既有州中的參軍佐官,也有轄下的縣令縣丞,可誠心跟從的是極少數,大部分是脅迫而來,觀察了這頭一天的情況便知凶多吉少,堂邑縣丞董玄寂等幾個膽大的要求麵見李衝,希望能勸他罷手,趕緊向朝廷請罪。然而李衝一概不見,獨與蕭德琮在帳內計議。
倆人嘀嘀咕咕一夜,次日清晨還真改了主意,不再向西南進軍,轉而向南——有徐敬業前車之鑒,李衝不會重蹈覆轍,況且他自視甚高,一心勇往直前,哪肯當自守虜?但是鑒於眼下這等狀況,他即便有吞天之誌也得忍忍,就憑這支不像樣的隊伍,莫說打到洛陽,隻怕連魏州都過不去,倘與朝廷大軍相遇,一仗就得全軍覆滅,所以改道向南先去濟州(今山東巨野)。
時任濟州刺史的並非等閑之輩,乃當朝駙馬薛紹之兄、河東縣侯薛。因太平公主之故,薛固然與媚娘成了親家,但他更是城陽公主之子、太宗李世民的外孫,承恩極重,豈能眼看著武氏篡國?況且當初媚娘對太平公主的婚事本不讚同,還差點兒逼薛休妻,豈能不生芥蒂?雖說薛紹與太平恩愛和合,可薛至今還牢記那句“娶婦得公主,無事去官府”的諺語,一直對媚娘心懷戒懼,尤其銅匭設立後更是心內惶惶,故而他也參與了這次計劃,正在籌備起兵。李衝臨時改變計劃,打算一邊召集人馬,一邊前往濟州,欲與薛兵合一處,壯大聲勢擴充兵力,然後再襲洛陽。
計議已定立刻行動,李衝率軍南下,一路上散發檄文煽動百姓,惜乎無人響應——尋常百姓哪懂得太後有何陰謀?宗室舉兵又是極隱秘之事,無人知曉內情,隻看到太平之地無端冒出一支隊伍,料想不是匪類就是叛賊,李衝所過之處十裏八村的人早逃得沒影了,剩下些無力逃亡的老弱婦孺,哪聽他那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