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李衝李貞起兵失敗,媚娘大開殺戒(2 / 3)

行軍一日,傍晚時分一行人恰至武水縣城。昨天就在河岸紮營,今天又鬧出這麼大動靜,鄰近諸縣早都驚動了。武水縣令郭務悌、莘縣縣令馬玄素都是心向朝廷之人,有意與李衝一戰,無奈兩家湊在一起才一千七百兵,而且同樣未經操練、不諳戰事,根本無法抗衡,於是屯兵城內,郭務悌急赴州城求援,馬玄素代守城池緊閉四門。

李衝空勞無功窩了一肚子氣,正無處發泄,眼見這小小縣城麵對他的正義之師竟敢閉門不納,頓時火冒三丈,下令奪取此城。他軍中並不缺糧,目前無須入城補給,如此挑釁豈不又要拖延?蕭德琮本欲諫阻,但轉念一想,興兵舉義貴在士氣,若不顯露一下威風何以震懾四方號召群豪?於是順從其意。五千兵馬並不多,但武水也隻是彈丸之城,兵力微弱不敢出戰,隻能眼睜睜看著他們圍城。不過此刻又到了掌燈時分,烏合之眾哪裏懂得夜戰?隻能熬過這一夜再說。

次日清晨天剛蒙蒙亮,李衝便下令攻城。五千士卒自離開博州還一箭未發,此時以多欺少、恃強淩弱之勢頗為旺盛,尤其那幫盜賊亡命徒,抱著入城劫掠的心思,根本不用雲梯,似瘋了一般叼著刀柄、徒手攀上那夯土堆砌的城牆。但守城一方氣勢也很驚人——武水雖城牆低矮、兵力稀少,卻都是鄉土之人,妻兒老小盡在城內,保衛家園豈能不拚命?馬玄素親登城樓指揮作戰,一千兒郎盡皆奮命,竟擋住了猛烈的攻勢。

李衝本以為一個衝鋒便可拿下城池,就算攻不下,守軍也會嚇得投降,所以連早飯都沒吃。不料從清晨打到將近正午,這座小城固若金湯,眼瞅著負傷之人越來越多,將士們都快沒勁了,隻得暫時收兵埋鍋做飯,吃飽了再攻。怎料午後更不妙,馬玄素情知敵眾我寡,把城內的小吏、雜役、家童都召集過來,還有許多百姓也來助陣,兵刃不夠分的,什麼棍棒、鋤頭、耙子、糞叉子全揮舞起來,弓箭射沒了就扔磨盤。

兵法有雲“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李衝強攻大半日不能破城,士氣已逐漸懈怠,打著打著就不打了。其實兩軍絕大部分都是尋常百姓,彼此又沒仇,至於朝廷孰是孰非他們根本不明白,這仗有什麼可打的?剛開始還有人往前衝,到後來那些亡命徒也漸漸泄氣,就是舉著兵刃瞎比劃,連傷亡都沒有。李衝急得縱馬狂奔,圍著這座小城團團轉,呼東喝西叫囂,就是無計可施。

轉眼間又已日薄西山,許多將士勸李衝棄此地而走,可李衝憤恨已極,非奪下武水不可——事到如今確實不能罷手了,李衝自詡正義之師,出兵以來無尺寸之功,圍困一小小縣城竟不能克。尊嚴何在?威風何存?如果灰溜溜撤走,勢必軍心大沮四眾離散,這五千人到達濟州還能剩幾個?

關鍵時刻蕭德琮又給他出了個主意。第三天清晨城外一通忙亂,博州兵將十幾輛載著幹草的大車推到了武水城南門,李衝一聲令下,數支火把擲出,熊熊火焰立時躥起。城上的馬玄素見此情景心中一涼——完了!此時南風強勁,隻需半個時辰南門必被燒毀。武水城並無河道,從井中汲水一桶桶來救根本來不及。馬玄素心知這座城保不住了,卻仍無屈膝投降之意,眼前的李衝固然是催命鬼,可神都的太後更是要命的閻王,倘若投敵闔家性命不保,倒不如為朝廷捐軀,也算死得壯烈。想到這裏他痛苦地合上眼睛,已決心殞命於此。

然而末日並未降臨,說來甚是奇怪,大火燒起後不久,本來強勁的南風突然轉向,刮起了猛烈的西北風,反向李衝的軍隊燎去,城下立刻亂了起來,博州軍四處亂竄,連李衝本人也險被亂軍撞倒。堂邑縣丞董玄寂也在南門外,他本就是迫於形勢違心歸順,存心要壞李衝的事,此時趁亂向士兵高呼:“風向突變足見天意!琅琊王與國家交戰,此非舉義,實乃謀反也!爾等皆朝廷赤子,焉能附庸叛逆自招大禍?還不散去更待何時!”尋常草民都有點兒迷信,“天意”如此也不由得他們不信,立時就有人棄甲而逃。

李衝大怒,忙令左右拿下董玄寂,當眾斬首震懾三軍。但這一刀下去,董玄寂是人頭落地了,士卒們卻更加驚駭——這不是殺人滅口嗎?五千烏合之眾頓時如開閘一般逃竄,剛開始逃的是膽怯的百姓,後來連那些亡命徒也覺得沒什麼希望,攥著兵刃遠走高飛。李衝拔刀連殺數人,仍不能阻止潰散之勢,城上的馬玄素卻抓到了機會,趕緊傳令出戰。

隨著幾聲巨響,三麵城門大開,武水、莘縣之兵鼓噪而出。此時李衝哪還有抵禦之力?這位自視甚高、誌大才疏的琅琊王也嚇得顫抖起來,匆忙伏在馬背上,一路狂奔狼狽而逃……

三天後,李衝灰頭土臉地出現在博州城下,走的時候五千人,回來僅剩數十家兵,費盡心機招募的兵馬全逃光了,長史蕭德琮也在半路失散,生死不明。此刻他已不敢再奢望金鑾玉笏,唯有回到老巢閉門死守,等其他宗室的消息。

不過此一時彼一時,現在他已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刺史郡王,而是窮途末路的喪家犬,誰都能看出他大勢已去。就在他進城的那一刻,有個名叫孟青的守門小吏突然躍起,重重一棒打在他太陽穴上,李衝頓時跌落馬下嗚呼哀哉!

李衝從扯旗舉兵至命喪黃泉,總共隻有七天,直到他斷氣那一刻朝廷征討他的左金吾將軍丘神才剛從洛陽出發……

二、闔門殉國

琅琊王李衝誌大才疏,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他的魯莽起兵不僅使自己迅速敗亡,也造成了嚴重惡果。雖說範陽王李藹已到洛陽告密,但參與謀劃的宗室刺史甚多,分布東西南北,媚娘也不曉得誰會率先發難,各方向無法兼顧,隻能靜觀其變。這時諸王若能沉住氣,協調一致同時舉兵,仍可與朝廷周旋抗拒。可李衝的搶先舉兵把挽救局勢的機會徹底葬送了,由於距離博州遠近不同,有的宗室直至他喪命都還沒接到他的起事文書。然而丘神數萬大軍出動,半壁江山震撼,濟州薛等人皆在兵鋒咫尺,兵微將寡準備未畢,哪還敢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