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齒常之死後,另一員自百濟降唐的將領沙吒相如沉不住氣了。他與黑齒常之共事多年,又同為劉仁軌招降之人,豈能不懼?為保住性命,他立刻跑到武成殿向媚娘謝罪,深刻檢討自己多年來與常之的交往,發誓洗心革麵報效神皇,唯武氏馬首是瞻。媚娘很“寬宏”地原諒了他,為了讓天下人再度領略“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道理,將其晉升為右驍衛大將軍,並賜其改名為沙吒忠義——有多大才幹還在其次,最重要的是忠!
在虛幻的勝利中、在無盡的歡呼中,大唐王朝又迎來一個喜慶的日子。永昌元年十一月初一(公元689年12月18年),媚娘再度大饗明堂,這次不僅改元“載初”,連曆法都改了。
相傳夏、商、周三代各承天命,正統相繼,建立曆法以示承受天命,因三代皆是華夏正朔,所以被後世合稱“三正”。夏曆以寅月(一月)為正月,商曆以醜月(十二月)為正月,周曆以子月(十一月)為正月。大唐自武德二年起施行傅仁均製定的《戊寅曆》,因該曆法有較大偏差,故而太史令李淳風在隋朝《皇極曆》的基礎上精確推算,於麟德二年編成《麟德曆》頒行天下。該曆法首創“進朔法”,將朔日提前或推遲一日,出現大小月之別,稱得起是華夏創立曆法以來最精確的一部。現在媚娘把這一切推翻,改為周製建子,於是從這天起十一月變成正月,永昌元年十一月初一即載初元年正月元日。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統治者出於政治目的擅自變更曆法,正朔易則天命更,周曆興而李唐除!
媚娘再次向天下展示自己的雕龍之技,親自寫了一篇兩千餘字的改元詔書,其辭曰:
朕聞元皇纂曆,則天地以裁規;大聖握圖,法陰陽以施化……我國家創業,嚐有意改正朔矣。所未改者,蓋有由焉。高祖草創百度,因循隋氏;太宗緯地經天,日不暇給;高宗嗣曆,將宏丕訓,改作之事,屢發聖謨……宜以發揮大寶,申明曆數,恢皇家正土之符,繼炎劉真火之序,摛之罔極,垂之無窮。以周、漢之後為二王,仍封舜、禹、成湯之裔為三恪,所司求其苗裔,即加封建。其周、隋宜同列國,其嗣使主祭焉。布告遐邇,鹹知朕意。
媚娘不僅闡述了改元、改曆的意義,並給予天下臣民許多好處:宣布徐敬業謀反案、宗室謀反案完結,如果仍有支黨未被查出,一律赦免,不再追究;朝廷九品以上職事官都晉爵一階,全天下百歲以上老人版授刺史,賜粟五石、帛十段;九十以上者版授州司馬,賜粟四石、帛七段;八十以上者版授縣令。凡年滿二十一歲以上的戶主,賜爵一等,女子每百戶賞酒肉一份;鰥寡孤獨不能存立者,給予賑恤;孝子順孫,義夫節婦,旌表門閭,終身免稅。參與修明堂的工人都賜散官,死於工程不能受賞的,給其家人一筆撫恤金。近年西域之役、嶺南之役、突厥之役,凡參戰士兵一律免徭役,戰亡人贈勳官兩轉,若有孤兒者州縣給糧安養。內外五品以上官員各舉薦賢士一名……毫不誇張地說,媚娘把方方麵麵都照顧到了,遍邀天下人心!
黑齒常之死後,另一員自百濟降唐的將領沙吒相如沉不住氣了。他與黑齒常之共事多年,又同為劉仁軌招降之人,豈能不懼?為保住性命,他立刻跑到武成殿向媚娘謝罪,深刻檢討自己多年來與常之的交往,發誓洗心革麵報效神皇,唯武氏馬首是瞻。媚娘很“寬宏”地原諒了他,為了讓天下人再度領略“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道理,將其晉升為右驍衛大將軍,並賜其改名為沙吒忠義——有多大才幹還在其次,最重要的是忠!
在虛幻的勝利中、在無盡的歡呼中,大唐王朝又迎來一個喜慶的日子。永昌元年十一月初一(公元689年12月18年),媚娘再度大饗明堂,這次不僅改元“載初”,連曆法都改了。
相傳夏、商、周三代各承天命,正統相繼,建立曆法以示承受天命,因三代皆是華夏正朔,所以被後世合稱“三正”。夏曆以寅月(一月)為正月,商曆以醜月(十二月)為正月,周曆以子月(十一月)為正月。大唐自武德二年起施行傅仁均製定的《戊寅曆》,因該曆法有較大偏差,故而太史令李淳風在隋朝《皇極曆》的基礎上精確推算,於麟德二年編成《麟德曆》頒行天下。該曆法首創“進朔法”,將朔日提前或推遲一日,出現大小月之別,稱得起是華夏創立曆法以來最精確的一部。現在媚娘把這一切推翻,改為周製建子,於是從這天起十一月變成正月,永昌元年十一月初一即載初元年正月元日。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統治者出於政治目的擅自變更曆法,正朔易則天命更,周曆興而李唐除!
媚娘再次向天下展示自己的雕龍之技,親自寫了一篇兩千餘字的改元詔書,其辭曰:
朕聞元皇纂曆,則天地以裁規;大聖握圖,法陰陽以施化……我國家創業,嚐有意改正朔矣。所未改者,蓋有由焉。高祖草創百度,因循隋氏;太宗緯地經天,日不暇給;高宗嗣曆,將宏丕訓,改作之事,屢發聖謨……宜以發揮大寶,申明曆數,恢皇家正土之符,繼炎劉真火之序,摛之罔極,垂之無窮。以周、漢之後為二王,仍封舜、禹、成湯之裔為三恪,所司求其苗裔,即加封建。其周、隋宜同列國,其嗣使主祭焉。布告遐邇,鹹知朕意。
媚娘不僅闡述了改元、改曆的意義,並給予天下臣民許多好處:宣布徐敬業謀反案、宗室謀反案完結,如果仍有支黨未被查出,一律赦免,不再追究;朝廷九品以上職事官都晉爵一階,全天下百歲以上老人版授刺史,賜粟五石、帛十段;九十以上者版授州司馬,賜粟四石、帛七段;八十以上者版授縣令。凡年滿二十一歲以上的戶主,賜爵一等,女子每百戶賞酒肉一份;鰥寡孤獨不能存立者,給予賑恤;孝子順孫,義夫節婦,旌表門閭,終身免稅。參與修明堂的工人都賜散官,死於工程不能受賞的,給其家人一筆撫恤金。近年西域之役、嶺南之役、突厥之役,凡參戰士兵一律免徭役,戰亡人贈勳官兩轉,若有孤兒者州縣給糧安養。內外五品以上官員各舉薦賢士一名……毫不誇張地說,媚娘把方方麵麵都照顧到了,遍邀天下人心!
然而耐人尋味的是,改元、改曆本身有道理嗎?戰國時鄒衍創立“五德終始”學說,土、木、金、火、水,曆朝曆代各承五行之運。雖然近千年來儒生們對各朝德運屢有爭議,但對上古時期的看法基本一致,即黃帝屬土德、夏屬木德、商屬金德、周屬火德、秦屬水德。隋朝自詡為火德,無論怎樣推算,唐承隋統也不應再是火德了。但是媚娘“恢皇家正土之符,繼炎劉真火之序”,又把德運確定為火德,這顯然打亂了五德相承的次序。改周官、用周禮、行周曆、延周德,甚至連給武士彠的追贈都曾是周王,媚娘何以對周朝情有獨鍾?因為儒家之學出於周,推崇之盛世莫過於周,媚娘就是要用周的一切彌補其女性身份的不足,讓天下儒士無話可說!而隨著這麼多崇周複古的製度,她所醞釀的那個新王朝的國號也不言而喻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