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噴薄如雷風的大革命,終於急遽地退潮了。
幾天前還屯街塞巷的遊行隊伍,忽然都不見了,震天動地的口號也沒有了,空氣寂靜而凝重,處處留下洪水退去後的殘痕,牆上的革命標語已被撕得七零八落,在夕陽微風中抖抖索索,露出覆蓋在下麵的“請飲滋陰補血三蛇酒”廣告;街上再沒有了雄赳赳的工人糾察隊,隻有荷槍實彈的士兵,打著“巡”字白旗,往返巡邏,搜捕可疑人物。
汪精衛的東征討蔣大計,因南昌暴動而夭折。寧漢合流的呼聲,轉而漸漸高漲。為了促進寧漢合作,8月12日,蔣介石宣布下野。9月,國民黨寧(蔣係、桂係)、漢(汪係、唐係)、滬(西山派)三方在上海舉行會談,決定組織特別委員會,統一黨務。剛剛把共產黨驅逐出去的國民黨,又開始新一輪的黨爭了。
中共雖然受到全麵清剿,但也沒有在血泊中倒下。8月7日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總結大革命的教訓,幾乎眾口一詞,把失敗的原因,歸咎於陳獨秀的“右傾機會主義”。毛澤東說:“政權是由槍杆子中取得的。”這句話後來成了中共的經典名言:“槍杆子裏麵出政權”。會議通過了《中共“八七”會議告全黨黨員書》、《最近農民鬥爭議決案》、《最近職工運動議決案》、《黨的組織問題議決案》等議案。繼南昌暴動、秋收暴動後,12月又在廣州舉行暴動,但都相繼失敗了。殘餘的部隊拉上了井岡山,在江西的窮山惡水之間,建立起一塊革命的根據地,與國民黨展開了漫長的武裝鬥爭。
1928年,國民黨繼續北伐,終於戰勝了奉係軍閥,統一全國。1928年10月,國民黨在南京召開173次中常會,選任蔣介石、譚延闓、胡漢民、蔡元培、戴季陶、王寵惠、馮玉祥、孫科、李宗仁、何應欽、閻錫山、李濟琛、林森、張學良為國民政府委員,蔣介石出任國民政府主席。全國統一後的首屆國民政府誕生了。表麵上,天下同文共規,一統垂裳,其實更大的危機與戰禍,正步步逼近這個多災多難的國家和民族。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北方開始下雪了,而南方正洪流滔滔。春去春來,潮起潮退,那些轟轟烈烈的往事,仿佛都已成了傳說。為了革命,無數人長眠地下,也有無數人繼往開來,也許他們並不真正理解什麼是民主、自由、解放,但他們至死沒有懷疑過自己的理想:革命可以為中國帶來光明與幸福。他們為自己成為曆史的創造者而感到自豪,並且自信這是他們生而為人唯一具有價值的事情,因而死而無悔。
曆史還在前進,百年三萬六千日,記憶永不磨滅,故事也還將延續下去。黃埔軍校門口那副“升官發財請走他路,貪生畏死莫入斯門”的對聯,自從孫文去世以後,已換成“革命尚未成功,同誌仍須努力”。但到底革命何日才算成功?
全書結束!
友情提示:鳳凰網讀書頻道提供該書紙質版購買地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