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凡方法都有局限,而這個局限性也會逐漸明顯,最後使得其效果越來越小。用記載曆史的方式來約束人,也有一些局限性存在。
我們怎麼保證曆史不被扭曲?這就是一個問題。
林肯說過:"你可以騙多數人於一時,你可以騙一個人於永遠,但是你不能騙所有人於永遠。"按照這樣的說法,曆史是公正的。但是,並非所有的人都相信林肯的話,有些人就會試圖騙所有人於永遠,而且至少能獲得一定程度的成功。
為此,這些人可以"收買"、"威脅"史官或者其他寫曆史的人。有時,他們也會獲得一定成功。正是因為這一點,帝王在曆史書上的形象就比他們真實的形象要好,有時也許會好很多倍。魯迅先生發現了一點,如果某個王朝持續的時間比較長,它的皇帝大多能得到較好的描述,而短命王朝的皇帝多被寫得比較壞——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前者史家記錄資料時,老皇帝的子孫還在位,因此他不敢把老皇帝寫得太壞。而短命王朝已經破滅了,寫它們的皇帝時自然可以比較放得開。
再舉兩個例子,趙匡胤是通過較和平的政變,從後周手裏奪來了帝位,因此,宋代對後周的記載就比較友好。清代是異族統治,不容易被民眾接受,所以他們就必然用極為嚴酷的文字獄打擊所有懷念明代的文人,毀掉一些曆史資料,並努力抹黑明代,從而證明他們取代明代的統治是理所當然的。這個影響至今還在,印象中明代成為了最壞的時代,而清代好像好得多。但是實際上,比較朱元璋殺數萬官員(而且有些是貪官),那到處屠城、殺無辜百姓幾十萬,比南京大屠殺元凶還邪惡的惡魔多爾袞,卻在電視劇中被當作多情的正麵人物,同時政治黑暗、大興文字獄的時代卻被說成是"康乾盛世"。(當然,所有古代專製王朝包括明代,本質上都是強盜政府,而且明代也的確有很多惡政。我隻是說,未必明代的惡性程度比較其他朝代多那麼多。)因此,在強大的政治壓力下,在專製統治者的威脅利誘之下,曆史可以被扭曲相當長的時間。真實曆史資料可以被掩蓋銷毀,而虛假的偽曆史也是可以在相當長的時間內被大家信以為真的。
在較早的時期,這種扭曲曆史的情況相對來說不如後來那麼嚴重。原因之一是,早期史官責任感很強,而君王的邪惡程度相對小一點。比如當年權臣崔杼借黨羽的手殺死了齊莊公,齊國的史官在史書要寫"崔杼弑其君",結果被殺;史官的弟弟也是史官,他再次寫"崔杼弑其君"被殺;他們的另一個弟弟還是堅持這樣寫,又被殺;最小的一個兄弟照舊也要這麼寫,崔杼終於手軟,任由自己去被曆史評說了。史官們為了曆史的尊嚴而不惜犧牲生命,這樣的曆史是當權者也要畏懼三分的。
而到了後期,這樣的史官即使存在也沒有什麼用處了,因為後代的帝王殺人並不會殺到手軟,他們的態度是,"你幾個兄弟都這樣寫,我就把你全家殺光;別人要這樣寫,我把別人也殺光;如果全城的人都敢這樣寫,我就把全城人殺光"。這樣的淫威之下,膽子大的人真的會被殺光,而其他的人自然也就不敢為了一個紙上的記錄賠上更多性命了。如明代朱棣篡位後,方孝孺堅持"燕王篡位",而不肯為朱棣寫即位詔書,竟然被殺十族八百餘人。朱棣這樣的殺人不手軟,是早期的崔杼所不敢想象的。齊國史官就算和方孝孺一樣骨鯁,也沒有辦法留下正確的曆史記載了。
四
另一種失效的原因是,有些人看明白了之後,可以用一種無賴的態度說,"我就是做小人了,我就是壞了,我就是做桀紂了,我就是這樣了,你隨便罵什麼,我不在乎了"。這樣的人當然是更聰明,能看穿孔子的把戲,其結果就是失去任何約束,更放縱自己做一些對社會不負責任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