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節:後世有千千萬萬人對你……(4)(1 / 1)

後世有千千萬萬人對你……

最近曆史很熱,電視上說曆史熱,出書說曆史熱,曆史電視劇熱。有曆史係的大學生說,風水輪流轉,現在我們學曆史的也終於有機會出名賺錢了。

這位大學生可能曆史學習得還不夠好,如果他曆史學習得好,就完全不會這樣意外。因為在中國,曆史不可能永遠沉寂,它肯定會過一陣子就熱一回;中國人就算忘記吃飯睡覺也忘不了曆史,中國人就是一些曆史動物,中國就是個曆史國。

我們現在去看古代各大文明:印度的曆史連年代都數不清楚,埃及和古巴比倫的曆史也語焉不詳,古希臘隻好從"荷馬史詩"中找曆史;"荷馬史詩"實際就是個"伊利亞特戰爭演義",攙雜了一大堆神話,恐怕還沒有《三國演義》對三國時期的曆史反映得那麼準確呢,至多也就是一部《封神演義》——所以《封神演義》也可以說成是中國的"武王伐紂史詩"。而隻有中國古代的曆史編年清晰、細節豐富、寫作認真,最像曆史的樣子,也隻有中國人有地位非常重要的職業史官。

更關鍵的是中國人關心曆史,士大夫們以學者的嚴謹認真去研究曆史,百姓們也通過各種民間史詩——話本、戲劇、傳說、故事、演義、小說、詩歌等種種方式去聽曆史,議論曆史,關注曆史。一國有一國之曆史,一鄉有一鄉之曆史,就是一家也都有這一家之曆史。過去夏夜納涼,農人們在院子裏搖著蒲扇看著星星,長輩就會給晚輩講家史——"當初你老爺爺是中過進士的,還當過一任縣令……";或者革命家庭就講革命家史——"你爹他不是你的親爹,奶奶也不是你的親奶奶……"。當然別國人也關心曆史,但是其程度未必可以和中國相比。

因而中國人做事,就有一個很特別的心理,他要或多或少顧忌到自己在曆史中的形象。大人物關心國史中怎麼記載自己,中人物關心縣誌中怎麼記載自己,小百姓也關心村裏後輩會怎麼談論自己,中國人很在乎自己在大小曆史中的形象。為了這個形象好,受苦受難都不怕,甚至有些人連死都不怕,死全家也不怕。如果我說文天祥英勇就義就是為了出名,那是我厚誣古人,他是為自己的信念而死,但是死前想到自己將在曆史中留下的光輝形象,至少他也是感到安慰的,所以他說"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就是曆史書嘛。

至於其他數也數不過來的眾多英雄人物,也都以"名垂青史"為最大的光榮。而且時間上是越長越好,所謂"千古流芳",或說"萬古流芳",看胃口大小而定。我個人覺得萬古流芳跡近妄想,千古流芳已經很不容易了。空間上是範圍越大越好,就像詩人所說"諸葛大名垂宇宙",但是這也是誇張,不要說宇宙中的近鄰火星上從來沒有聽說過諸葛亮的名字,就是今天的非洲人也並不知道諸葛亮是什麼人物。因此,李世民把自己的二十八將的名字畫在淩霄閣上,是對這些將領的最大的獎賞。而那些說什麼"身後千秋萬歲名,不如生前一杯酒"的人,在中國人中並非主流。

對身後名的重視,使得有些人寧願得到"臭名",也不願意沒有名。這就是所謂的"不能流芳千古,寧可遺臭萬年",第一個明確發表這個宣言的人就是……啊,我不說他是誰,我偏不幫助他炒作,不幫他實現遺臭萬年的偉大理想。

電影《大話西遊》中的至尊寶,隻不過是被情人逼著換老婆,個人小事情而已,也對情人說什麼"我不怕後世有千千萬萬人對我唾罵,我一個人承受",把那個女人感動得險些昏倒。就是因為她知道對於一個中國人來說,"後世有千千萬萬人對我唾罵"是一個多麼大的不幸,承受它可比"我為你去死"要困難多了。

那麼,知道為什麼中國人這樣關心曆史嗎?

有個緣故。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