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投身袁府(1 / 3)

見妹妹不跟丈夫回家,楊度知道小兩口又鬧不和了,他來到妹妹房中,要跟她說說話。

叔姬不在,靠窗的黑漆木桌上放著一張花箋。這花箋用長約八寸寬約五寸的白宣紙裁成,上麵畫著兩隻淡墨小蝦。楊度認出這是齊白石的手筆。齊白石每年過年的時候,都會給最要好的師長親友送一件禮物,那就是一疊自製的信箋,他在信箋上畫一點花或小動物。雖寥寥幾筆,卻氣韻生動,深為大家喜愛。這幾年齊白石的名氣越來越大,畫的畫也越來越值錢,他送給別人的信箋也就越來越少了,非他所尊敬所親密的不送。叔姬的才氣為他所佩服,故叔姬每年可以從他那裏得到三五十張白石花箋。叔姬沒有幾封信可寫,她主要用來謄正自己最後吟定的詩詞。

這張花箋上有一首詩。楊度拿起來看,墨跡未幹,顯然是剛剛寫就的,題作《玉階怨》:

新月豔新秋,閨人起舊愁。

宵長知露重,燈暖覺堂幽。

寂寞金屏掩,淒清玉筯流。

思心無遠近,征騎日悠悠。

楊度看後心情沉重:叔姬不但心緒孤幽,更為可怕的是她至今尚記著“舊愁”,懷念不在身邊的遠人。這個遠人,隻有做哥哥的他心裏明白,那就是供職翰林院的夏壽田。

“大舅!”澍兒喊著進了屋來,楊度親熱地抱起他,叔姬跟在兒子的後麵。

“一年多沒有讀到你的詩了,你的這首《玉階怨》,無論是遣詞還是意境,都比先前大有提高了。”楊度指著桌上的花箋對妹妹說。

“哥,你看到了?我正打算請你指教呢!”叔姬從哥哥手裏抱過兒子,澍兒在媽媽懷裏待不住,掙紮著下地自個兒出門玩去了。

“哪裏敢言指教!”楊度笑著說,“我現在忙得一塌糊塗,有時技癢想吟詩也吟不出佳句來。”

“吟不出詩才是好!”叔姬淒然笑了一下,“過去讀書,對古人說的‘文章憎命達、詩窮而後工’一類的話不能理解。現在我明白多了,好詩都出自苦命人的筆下,尤以女子為突出。”

“你這話過分了點。”

“不過分!你看薛濤、魚玄機、李清照、柳如是這些為後人留下好詩好詞的,哪個命好?前代那些誥命夫人,未必都無才,卻沒有一首好詩傳世。”叔姬說得激動起來,清瘦的臉上泛出一絲紅潮。

楊度知妹妹是在為自己的婚姻不幸而借題發揮,也就不再和她爭論下去了。

“叔姬,我這幾天很少看到你和代懿說話,前天你又讓他一人回家了,是不是又頂嘴了?”

“我才不和他頂嘴哩!”叔姬噘起嘴巴,側過臉去,“他過他的,我帶著澍兒過我的。”

楊度也對代懿很不滿意,為妹妹抱屈。但作為哥哥,當然隻有勸和的責任,再沒有拆散的道理。他對妹妹說:“代懿留洋三年,不為社會做點事也太可惜了。要不,我在長沙先給他謀個差事,試著幹幹。”

見妹妹不跟丈夫回家,楊度知道小兩口又鬧不和了,他來到妹妹房中,要跟她說說話。

叔姬不在,靠窗的黑漆木桌上放著一張花箋。這花箋用長約八寸寬約五寸的白宣紙裁成,上麵畫著兩隻淡墨小蝦。楊度認出這是齊白石的手筆。齊白石每年過年的時候,都會給最要好的師長親友送一件禮物,那就是一疊自製的信箋,他在信箋上畫一點花或小動物。雖寥寥幾筆,卻氣韻生動,深為大家喜愛。這幾年齊白石的名氣越來越大,畫的畫也越來越值錢,他送給別人的信箋也就越來越少了,非他所尊敬所親密的不送。叔姬的才氣為他所佩服,故叔姬每年可以從他那裏得到三五十張白石花箋。叔姬沒有幾封信可寫,她主要用來謄正自己最後吟定的詩詞。

這張花箋上有一首詩。楊度拿起來看,墨跡未幹,顯然是剛剛寫就的,題作《玉階怨》:

新月豔新秋,閨人起舊愁。

宵長知露重,燈暖覺堂幽。

寂寞金屏掩,淒清玉筯流。

思心無遠近,征騎日悠悠。

楊度看後心情沉重:叔姬不但心緒孤幽,更為可怕的是她至今尚記著“舊愁”,懷念不在身邊的遠人。這個遠人,隻有做哥哥的他心裏明白,那就是供職翰林院的夏壽田。

“大舅!”澍兒喊著進了屋來,楊度親熱地抱起他,叔姬跟在兒子的後麵。

“一年多沒有讀到你的詩了,你的這首《玉階怨》,無論是遣詞還是意境,都比先前大有提高了。”楊度指著桌上的花箋對妹妹說。

“哥,你看到了?我正打算請你指教呢!”叔姬從哥哥手裏抱過兒子,澍兒在媽媽懷裏待不住,掙紮著下地自個兒出門玩去了。

“哪裏敢言指教!”楊度笑著說,“我現在忙得一塌糊塗,有時技癢想吟詩也吟不出佳句來。”

“吟不出詩才是好!”叔姬淒然笑了一下,“過去讀書,對古人說的‘文章憎命達、詩窮而後工’一類的話不能理解。現在我明白多了,好詩都出自苦命人的筆下,尤以女子為突出。”

“你這話過分了點。”

“不過分!你看薛濤、魚玄機、李清照、柳如是這些為後人留下好詩好詞的,哪個命好?前代那些誥命夫人,未必都無才,卻沒有一首好詩傳世。”叔姬說得激動起來,清瘦的臉上泛出一絲紅潮。

楊度知妹妹是在為自己的婚姻不幸而借題發揮,也就不再和她爭論下去了。

“叔姬,我這幾天很少看到你和代懿說話,前天你又讓他一人回家了,是不是又頂嘴了?”

“我才不和他頂嘴哩!”叔姬噘起嘴巴,側過臉去,“他過他的,我帶著澍兒過我的。”

楊度也對代懿很不滿意,為妹妹抱屈。但作為哥哥,當然隻有勸和的責任,再沒有拆散的道理。他對妹妹說:“代懿留洋三年,不為社會做點事也太可惜了。要不,我在長沙先給他謀個差事,試著幹幹。”

叔姬不說話,淚水悄悄流了下來。楊度勸道:“莫哭了,有什麼事,你跟我跟湘綺師說出來,代懿心裏對你還是好的,他的缺點就是不能吃苦。這也怪不得,滿崽,師母從小寵慣了。賢妻幫夫成才的事例,古來多得很,不要動不動就分開過,這不是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