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拍即合(1 / 3)

多少年來,這份痛苦悄悄地侵蝕著他的心。他不能對任何人說起,也包括淨無在內。來到京師一個多月了,他時常尋思著要去慈悲庵會一會淨無。但一想起那年與淨無分手時,她那種戀戀不舍的黯然神情,他又打消了這個念頭。以心度心,他知道那一次短暫的聚會,一定將給淨無的心靈帶來了很長時間的不平靜。算了吧,何苦再給她增添煩惱呢!

這天午後,道階興衝衝地跑來說:“師父,咱們法源寺出寶貝了!”

“出了什麼寶貝?”

“這幾天陽光好,我要管藏經樓的大醒法師把經書搬出來曬一曬。大醒法師偶然在裝唐朝寫經的木櫃裏發現了一個夾層,打開夾層看時,裏麵藏著一張古畫,是吳道子畫的關公爺的像。”

“吳道子的畫?”寄禪站起來說,“去看看,若真的是吳道子的畫,那的確是個寶貝。”

寄禪隨著道階來到藏經樓下,大醒把他的重大發現呈獻給會長。寄禪眯起老花眼仔細地端詳這幅畫。畫上是一位身著戎裝的將軍在一支蠟燭照耀下,一手拿書,一手撫須,做漏夜讀書狀。看那將軍粗眉長眼,正氣凜然,的確是傳說中武聖關公的模樣。畫的上首題著:蜀漢壯繆侯秉燭夜讀圖。下首題著:吳道子熏沐齋戒敬繪開元十五年轂旦。

畫麵上標明的是吳道子。常言說,曹衣出水,吳帶當風,是說曹不興畫的衣袖就像剛從水裏浣洗出來一樣的清新鮮麗,吳道子畫的係帶就像能被風吹起似的輕柔飄逸。寄禪凝視關公身上的袍帶,果然有飄飄欲起的樣子。他初步斷定是真跡而不是贗品。心裏想,可惜齊白石和楊鈞不在這裏,他們一精於繪畫,一精於考古,一定可以行家的眼光作出鑒定。於是對道階說:“我看多半是吳道子畫的,但不能確定。你不妨送到琉璃廠去,請一位古董名家鑒定一下。”

道階親自持畫去琉璃廠。怕畫丟失了,又親自守在一旁。經過三個專家鑒定,一致認為是吳道子畫的無疑。這下,法源寺出了吳道子真跡的消息便不脛而走。短短幾天裏,有許多人來法源寺看畫,弄得道階、大醒等人忙忙碌碌的。幸而寄禪到正定縣福延寺主持佛事去了,沒有卷入這股熱潮中。

大醒向道階建議:“住持,眼見得來看唐畫的人會越來越多。我倒有個主意,可讓這個寶貝給寺裏帶來實惠。”

道階問:“帶來什麼實惠?”

大醒說:“這兩年來寺裏收的香火錢越來越少。南北打仗,國家不安寧,往年喜歡外出化緣的僧眾也不敢出去了,寺裏近百號大小和尚個個都要吃飯穿衣,寺裏的經費很困難。”

大醒這番話說到道階的心坎裏去了。作為一寺之長的住持,道階坐鎮法源寺,別的事情都應付自如,唯獨對生財一道頗費躊躇,而這又是寺裏的第一件大事,除泥塑木雕的死菩薩外,老老小小的活菩薩們每天要吃飯。和尚們盡管天天念經拜佛,但凡俗之心似乎並未減少幾分,針頭線腦的小利也斤斤計較寸步不讓。因為多吃少吃一口飯,多分少分一文錢,而引起的爭吵、眼紅、詛咒、陷害之事常常在寺內發生,弄得道階十分頭痛。有時他想,倘若突然在寺裏挖出幾斤黃金來的話,那一切爭鬥都會平息了。大醒居然能為他分憂,主動為解決寺裏經費難題而獻策出謀,真讓道階感動,他急切地問大醒,生財之道在哪裏?

多少年來,這份痛苦悄悄地侵蝕著他的心。他不能對任何人說起,也包括淨無在內。來到京師一個多月了,他時常尋思著要去慈悲庵會一會淨無。但一想起那年與淨無分手時,她那種戀戀不舍的黯然神情,他又打消了這個念頭。以心度心,他知道那一次短暫的聚會,一定將給淨無的心靈帶來了很長時間的不平靜。算了吧,何苦再給她增添煩惱呢!

這天午後,道階興衝衝地跑來說:“師父,咱們法源寺出寶貝了!”

“出了什麼寶貝?”

“這幾天陽光好,我要管藏經樓的大醒法師把經書搬出來曬一曬。大醒法師偶然在裝唐朝寫經的木櫃裏發現了一個夾層,打開夾層看時,裏麵藏著一張古畫,是吳道子畫的關公爺的像。”

“吳道子的畫?”寄禪站起來說,“去看看,若真的是吳道子的畫,那的確是個寶貝。”

寄禪隨著道階來到藏經樓下,大醒把他的重大發現呈獻給會長。寄禪眯起老花眼仔細地端詳這幅畫。畫上是一位身著戎裝的將軍在一支蠟燭照耀下,一手拿書,一手撫須,做漏夜讀書狀。看那將軍粗眉長眼,正氣凜然,的確是傳說中武聖關公的模樣。畫的上首題著:蜀漢壯繆侯秉燭夜讀圖。下首題著:吳道子熏沐齋戒敬繪開元十五年轂旦。

畫麵上標明的是吳道子。常言說,曹衣出水,吳帶當風,是說曹不興畫的衣袖就像剛從水裏浣洗出來一樣的清新鮮麗,吳道子畫的係帶就像能被風吹起似的輕柔飄逸。寄禪凝視關公身上的袍帶,果然有飄飄欲起的樣子。他初步斷定是真跡而不是贗品。心裏想,可惜齊白石和楊鈞不在這裏,他們一精於繪畫,一精於考古,一定可以行家的眼光作出鑒定。於是對道階說:“我看多半是吳道子畫的,但不能確定。你不妨送到琉璃廠去,請一位古董名家鑒定一下。”

道階親自持畫去琉璃廠。怕畫丟失了,又親自守在一旁。經過三個專家鑒定,一致認為是吳道子畫的無疑。這下,法源寺出了吳道子真跡的消息便不脛而走。短短幾天裏,有許多人來法源寺看畫,弄得道階、大醒等人忙忙碌碌的。幸而寄禪到正定縣福延寺主持佛事去了,沒有卷入這股熱潮中。

大醒向道階建議:“住持,眼見得來看唐畫的人會越來越多。我倒有個主意,可讓這個寶貝給寺裏帶來實惠。”

道階問:“帶來什麼實惠?”

大醒說:“這兩年來寺裏收的香火錢越來越少。南北打仗,國家不安寧,往年喜歡外出化緣的僧眾也不敢出去了,寺裏近百號大小和尚個個都要吃飯穿衣,寺裏的經費很困難。”

大醒這番話說到道階的心坎裏去了。作為一寺之長的住持,道階坐鎮法源寺,別的事情都應付自如,唯獨對生財一道頗費躊躇,而這又是寺裏的第一件大事,除泥塑木雕的死菩薩外,老老小小的活菩薩們每天要吃飯。和尚們盡管天天念經拜佛,但凡俗之心似乎並未減少幾分,針頭線腦的小利也斤斤計較寸步不讓。因為多吃少吃一口飯,多分少分一文錢,而引起的爭吵、眼紅、詛咒、陷害之事常常在寺內發生,弄得道階十分頭痛。有時他想,倘若突然在寺裏挖出幾斤黃金來的話,那一切爭鬥都會平息了。大醒居然能為他分憂,主動為解決寺裏經費難題而獻策出謀,真讓道階感動,他急切地問大醒,生財之道在哪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