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自己不苛求

不要把自己的抱負目標定得太高,也不要對自己所做的事要求十全十美,應該把目標和要求定在自己能力範圍之內,懂得欣賞自己的成就,心理就會舒暢。

◆學會宣泄感情

當感到壓力太大時,應當主動疏導發泄,如把自己的體驗、想法講給親人、同事、朋友,讓鬱悶釋放出來,這樣就會覺得有所安慰,心情也會變得輕鬆起來。

◆轉移注意力

工作之餘積極參加文藝或體育活動,可以豐富生活,增加情趣,轉移注意力。在心情不愉快時也可外出旅遊、逛商店,來調整自己的情緒,達到樂而忘憂。

◆增強信心

加強意誌和魄力的訓練,培養自己敢於拚搏的精神,以豁達的心情麵對現實,這樣就會使自己有良好的心態麵對各種矛盾。

◆知足常樂

不論榮與辱、升與降、得與失,都應寵辱不驚。須知:人生最大的快樂是健康。快樂的第一法寶是寬恕的心。

健康是一個人最大的資本。有了健康,就等於解決了後顧之憂,就可以毫無顧忌地幹自己喜歡的事情。相反,如果健康問題成了一種累贅,不僅辦事效率不高,而且由於煩惱纏身,生命的質量也會降低許多檔次。所以,要遠離那些心理不健康的因素,要身體健康,心情快樂。

(四)改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1908年成廉·霍華德·塔夫脫競選美國總統。當選舉結果公布的那天晚上,辛辛那提許多紳士名流就在淩晨一點鍾左右拜見塔夫脫,但當他們到了他的寓所,看門人對他們說;“主人現已入睡,在臨睡時他曾再三叮囑,無論當選美國總統與否,今晚不再見客。”他雖榮任元首,亦不願耽誤他的睡眠。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丘吉爾已六十多歲了,卻能每天工作16小時,他的秘訣在哪裏?他每天早晨在床上工作到11點,他看報告、口授命令、打電話甚至在床上召開會議。午飯之後他還要睡一小時。晚上8點的晚餐以前還要在床上睡兩小時。他並不是要消除疲勞,因為他根本不用去消除,他事先就防止了。因為他經常休息,所以能很有精神地一直工作到半夜以後。

商業大亨華納·麥克,對於工作素以努力著稱,但他也尋求適當的休閑,以調節精神而保持健康。他說:“如果不留出適當的時間以從事休閑,勢必耗費更多的時間於精神恍惚以及沒有效率的工作之中。”

棒球名將康裏·馬克告訴他的朋友,每次參賽之前,如果不睡個午覺的話,他到第五局就會感到筋疲力盡了。可是,如果他睡午覺的話,哪怕隻睡5分鍾,也能夠賽完全場,而且一點也不感到疲勞。

伊蓮娜·羅斯福,她在白宮做第一夫人的那12年裏,是如何應付那麼多煩瑣事務的呢?她說,每次接見一大群人,或是要發表一次演說之前,她通常都坐在一把椅子上或者是一張沙發上,閉起眼睛休息20分鍾。

休息並不是浪費生命,它能讓你在清醒的時候做更多有效率的事。任何一位還在學校念書的醫科學生,都會告訴你,疲勞會降低身體對一般疾病和感冒的抵抗力;而任何一位心理治療家,也會告訴你,疲勞同樣會降低你對憂慮和恐懼感覺的抵抗力。所以,要防止疲勞和恐懼,你就要經常休息,在你感到疲倦以前就休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