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人都希望擁有健康與快樂。可事實上,很多健康的人並不是多麼的快樂。好多人無病呻吟,自以為是最不幸的人,老是自怨自艾,歎老天的不公平,恨世間的醜惡。殊不知,就在怨天尤人的時候,大好時光已經慢慢流逝。到頭來,也就會一事無成,空悲切,白了少年頭!

擁有健康的體魄,而沒有健康的心理素質是不行的。一個人心理健康了,哪怕物質條件再差,也不會怨天尤人。相反的,他會更加堅定自己的奮鬥目標,為了自己的理想而不斷的努力奮鬥。在這努力奮鬥的過程中,也享受著成功所帶來的喜悅。所以,會很快樂。

人們常說“人逢喜事精神爽”,“人活一天,就要樂嗬一天”,“心寬體胖”。這些很不起眼的話,卻蘊涵著一個很深的哲理:快樂與健康相伴,有健康才有快樂,有快樂才有健康。

我國著名心腦血管專家洪昭光教授告訴我們:“健康的新觀念是:健康快樂100歲,天天都有好心情。健康新希望是:60以前沒有病,80以前不衰老,輕輕鬆鬆100歲,高高興興一輩子。健康100歲還不夠,還要快樂100歲,人生最高境界是快樂生活,每天早上醒來,太陽是新的,心情是美好的,生活每天是充實的。又健康又快樂又100歲,21世紀的我們都能做到。”洪昭光教授這段話道出了健康與快樂是相依相存和相輔相成關係,有健康才有快樂,反過來快樂又是保證身心健康的靈丹妙藥。

洪昭光還說:“人生於世,財富、地位不可能人人平等,但在健康、快樂麵前卻是人人平等的。”隻要有健康,快樂就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當我們身心健康,就感到世界很美好,事業順心,家庭溫馨,人生充滿有滋有味的快樂。哪怕身處逆境,也由於有健康身心,可繼續奮鬥進取,獲得新的天地,何嚐不其樂無窮?當我們身心欠健康,病痛纏身,心裏難受,事事總不順意,這時哪怕再美的水光山色也欣賞不了,即使山珍海味也味如嚼蠟,有什麼快樂可言。實際上就是這樣,身心健康一切都美好,充滿快樂,身心欠健康,心情不好,再好的東西都無法讓你快樂起來。

在實際生活中,金錢的誘惑、權力的紛爭、宦海的沉浮,讓許多人殫心竭慮,精神空虛,思想浮躁,甚至不堪重負。是非、成敗、得失讓人或喜、或悲、或驚、或憂、或懼,甚至失落、失意乃至失誌,最終導致身心遭受重創,因此保持快樂的心態對每個人的健康來說至關重要。

首先要學會排除不快樂。人生在世,要和社會發生方方麵麵的關係,難免會遇到不如意不順心的事情,真正無憂無慮,並不容易。關鍵是要學會換位思考,豁達做人,不過分計較得失,不為不值得煩惱的事情而傷腦筋生悶氣,不為不應該激動的事情去動感情鬧別扭。要善待自己,學會自己給自己排憂減壓,努力從不快樂中解脫出來,遠離煩惱,拋棄憂愁。

其次要學會尋找快樂。真正的快樂是用金錢買不到的,高檔物質生活製造出來的快樂,最終會導致更多的空虛和苦澀。因此,人們應當麵對現實,自信自在,調整心態,去尋找那種與別人無爭無礙的享受,去體味那種物質和精神上的雙重享受,去創造那種能夠品嚐出來的,從心靈到感官的享受,享受得有文化、有品味、有質量、有意義。此外,還要學會從事業的拚搏、目標的追求、相互的競逐和不斷的進取上,從事業的成功、生活的安康、相互的體貼和家庭的和諧中尋找快樂,使自己活得更充實、更滋味、更健康。

有了健康的身體,才能去創造更多的財富。但健康也不是人人能追求得到的,有的人看似擁有一副健全的身體,卻有其他方麵的殘缺,一生追求物欲的享受,他們所享受的生活,快樂是短暫的。而有的人雖然經受各種折磨,但有健康的心態,頑強地戰勝肌體的疾患,使自己變得充實,他們的生活是永遠快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