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氯化鈉(1 / 3)

1986年10月底的一個星期天,對徐家,對所有傳化人來說,是個永遠難忘的日子。

這一天,尚在病中的冠巨發現家裏異常熱鬧。一大早,就有鄰居和居住在附近的親戚過來一起幫忙。那隻放在屋簷下專接雨水的七隻缸被移了開來,缸裏還養著幾條泥鰍和小魚,又長滿了青苔,都被人一一清除幹淨了。傳花嫌缸不夠,又讓人去跟鄰居借了兩隻過來。道地邊上很快用四五塊自製的“工”字磚搭起了一尊地灶,人們把剛借來的一口大鍋安了上去,這鍋容量很大,是專給喜事人家辦酒席時燒碗麵大的“東坡肉”和豬肘、蹄胖用的,一次可以燒滿滿一擔水。組裏唯一的一台磅秤也被借來了。

一切準備完畢。下午大約三、四點鍾的時候,一陣由遠而近的三卡聲,在眾人的翹首盼望中終於出現了,至徐家門前戛然而止。一位衣著體麵、舉止文雅的中年男子從車上下來,被傳花及其家裏人恭恭敬敬地迎進屋裏。冠巨最初以為這人也是父親的朋友,沒事過來坐坐的,後來才聽說是被專門請來幫他們做液體皂的洪師傅。

所有人的目光都好奇地跟隨著這位化工師傅。隻見他屋裏屋外、房前房後地各轉了一圈,便掉頭對傳花說:“時間不早了,馬上動手吧。”隨即走到道地邊上,喝了口備在鍋裏的水,又立即將水一口吐了,問哪來的?回答是剛從池塘裏挑來的,洪師傅搖頭道:“不行,這水水質太差,鹽堿含量太高,用不來的。”

傳花嚇了一跳,忽然想起三樓上麵還有個專接雨水的蓄水池,忙問:“天落水——下雨天接的水能不能用?”

洪師傅說:“雨水當然最好,但不能含有雜質,得用東西濾瀝幹淨。”

傳花忙挑了一付擔桶跑到三樓上,將池裏的水用米淘籮仔細篩濾後,挑了滿滿一擔桶下來,把鍋裏的水重新換上。

祥仁抱來了一大捆稻草,蹲在灶後開始燒起水來。此時因冷空氣南下,天開始下起了蒙蒙細雨。他們把幾隻七石缸都轉移到一樓堂前(客廳),都因這鬼天氣而略有些擔憂,好在這雨也一直沒有下大。這邊缸裏洪師傅已將各呈酸性與堿性的兩種原料按比例搭配好了,但等水開後,即舀入缸裏開始攪拌起來,使二者完全反應成磺酸鈉後,再先後加入適量的堿和冷水以及“6501”等繼續攪拌。傳花守在旁邊,一眼不眨地看著師傅操作,那雙細眼比任何時候都要睜得開,充滿了捕捉的欲望。可是師傅不讓他在邊上閑著,師傅一會兒支使他幹這,一會兒又讓他幹那。還未等他再度返回缸邊,師傅已經在往缸裏放香精了,完成了這最後一道工序後,師傅朝他招招手道:“好了,你來試試。”

這麼快就好了!傳花探身往缸裏看,心裏還有些不相信,用手拿起了那根作攪拌用的木棒也跟著攪了幾下,發現剛剛還跟水一樣稀薄的溶液,已經變得跟漿糊一般濃稠,還散發著一股很好聞的香氣。

師傅站在旁邊提醒道:“用用試試看嘛。”

傳花急忙讓妻子找一件髒衣服出來,往缸裏取了一點兒抹在髒處搓起來,果然沒搓兩下,那處汙跡已經不見了。

“太好了!跟變魔術一樣,真的就這樣做出來了!”傳花興奮得語無倫次。

這第一缸液體皂就這樣做出來了。隻是當時的徐傳花和他家裏人做夢也沒有想到正是這一缸液體皂,成了他們邁向那個偉大的事業的開端!

這缸液體皂的意義非同一般,傳花讓妻子先用塑料壺小心翼翼地滿滿灌上兩大壺,準備第二天給鄉信用社主任家裏送去,仿佛一名剛剛考了好成績、立誌要改變老師心中偏見的學生一樣,內心充滿了激動和自豪。次日一大早,傳花帶著這兩大壺連祥仁要取一點洗洗家裏人的衣服他都舍不得的液體皂,興衝衝地直奔信用社主任家裏,希望以此來感動對方,同意給貸款,使他可以買更多的原料,添置設備,把生意做大。但隨後發生的那一幕使傳花刻骨銘心,許多年後都一直難以從記憶中抹去。

他清晰地記得,那天當他走進信用社主任家裏,剛把這兩壺液體皂恭恭敬敬地在樓梯旁邊放下,即被主任彎腰撿起,一下子都丟出了門外!傳花怔怔地站在那裏,隨即感到兩邊臉頰都熱辣辣了起來,仿佛冷不防挨了兩個耳光。

傳花淚流滿麵地回到家裏,要把廠辦大辦好的願望也更加強烈了。為了解決獎金周轉問題,這以後,他和冠巨咬牙借過好幾次高利貸,先是跟一家貿易公司借,公司老板還跟他們有比較近的親戚關係,5000塊錢,月息5%,且利滾利,一兩年下來,單是利息就超過了本錢。再後來又跟一位木材商借過2萬塊錢,說好了年息為20%,采取這種高風險的籌資方式,除了受液體皂的豐厚利潤鼓勵因素外,也與傳花及其家裏人當時孤注一擲背水一戰的勇氣和決心是分不開的。

回頭再說那天早上,傳花把剩下的液體皂用那種10公斤容量的塑料桶先灌了滿滿六桶,分裝在三隻蛇皮袋裏,用自行車馱了,於寧新一帶挨家挨戶地叫賣。叫賣價格略低於當時杭州東南化工廠所生產的液體皂市場零售價,恰巧那塑料桶外觀上也與東南化工廠的一模一樣。至中午,傳花便把六桶共一百二十斤液體皂都賣了光精光,按每斤原料成本3角5分錢計算,這一趟淨賺了四十多塊錢!傳花喜不自勝,中飯也顧不得吃,又帶了六桶液體皂出去賣。後來他把又是鄰居又是親戚的光明爹也叫上了,再後來又叫了其他鄰居跟著一起出去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