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最後一根稻草是自己壓上的(2)(1 / 3)

第六節 稻草6 壓力太大,放棄算了

職場透視

阿成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了廣州一家國有企業工作。在那裏,阿成的職務是人事部助理。其實在大型的國有企業,他的這個工作應該是很有發展前途的,然而,阿成在那裏工作了將近兩年之後,他選擇了辭職。

阿成認為,這個工作沒有什麼挑戰,他希望能開創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阿成離開那家國有企業之後,跳槽去了一家美資生產企業。這家美資生產企業是一家相當有實力的企業,剛剛進軍中國市場,阿成在這裏肯定會有很好的發展,況且阿成的收入也翻了一番。然而幾個月之後,阿成就發現,在這裏工作壓力太大了,職員之間的競爭太激烈了,近乎殘酷!半年之後,巨大的壓力迫使阿成再次選擇了離開。阿成認為:“我實在堅持不下去了,壓力太大,我快要崩潰了!”阿成還為此交了近1萬元的違約金。但在阿成臨走時,人事部的經理告訴他:“我們很看好你的能力,本來已經打算讓你負責人事部的工作。但是你沒有堅持到最後,我們也不會強留你,希望你有更好的發展。”阿成為此後悔不已。

仙人指路

人們常說“堅持就是勝利”。目的就是為了鼓勵人們敢於麵對困難,正視困難,解決困難,不要被麵前的困難所嚇倒,隻要有足夠的耐心,頑強的毅力,困難就可以被戰勝,成功可能就在眼前。可以說“堅持”本身就是一種精神,完全是一種精神上的鼓勵。在這種鼓勵之下,許多人憑借著敢於拚搏、鍥而不舍的精神和頑強的毅力,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困難,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特別是人們在麵對極度困難、產生放棄的念頭的時候,這種信念為獲取最後的勝利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例子中的阿成在巨壓之下,如果能學會減壓,調整自己,再堅持一下,他就會迎來好運,然而他放棄了,真是遺憾!

一位享譽全球的登山家,在第一次登珠峰的時候,由於登山經驗不足,加上高原反應很強烈,沒有控製好呼吸,氧氣消耗得很快,當他爬到8300米左右的高度時,他突然發現有些胸悶,原來氧氣已經不多了。

此時,擺在他麵前的有兩個選擇:一個選擇是一邊往下撤,一邊向半山腰的營地求救,生命應該沒有危險,但登頂的機會就隻能留到下一次了;另一個選擇是先登上頂峰再說。不肯輕易認輸的他選擇了後者。

事後證明他的選擇是正確的:當他爬到8400米的位置上時,發現路邊扔著很多廢氧氣瓶,他逐個撿起來掂量。在8430米左右的一個路口,他撿到了一個盛有多半瓶氧氣的氧氣瓶。靠著這多半瓶氧氣,他登上了頂峰,並安全撤回了營地。

巨大的壓力-死亡的壓力沒有壓倒這位登山家,他成功了。試想一下,如果他選擇了前者,結果不知道會怎樣,至少沒登上峰頂會在他以後的人生中留下陰影。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做的事情就像是登山。受挫時,不要輕言失敗,更不要輕易放棄,堅持就是勝利。很多時候,隻要再堅持一會兒,你就會抵達成功的路口。一切都是貴在堅持,無論是做事或做人,無數的事實告訴我們,堅持就是勝利!

1989年,發生在美國洛杉磯的大地震,在不到4分鍾的時間內,已經波及30萬人。在這場混亂當中,一位年輕的父親安頓好受傷的妻子,便衝向他7歲兒子所在的學校。

然而,正當他心急如焚地趕到那所學校的時候,隻見那昔日充滿歡聲笑語的教學樓已成為一片廢墟。他傷心至極,跪在地上高聲哭喊著自己兒子的名字。哭了一陣後,他便開始清理瓦礫,他要找到兒子,他想兒子也許還活著呢!這時,不斷有其他孩子的父母匆匆地趕來,麵對廢墟,他們撕心裂肺地痛哭著,之後就絕望地離開了。

隻有那個年輕的父親頂著巨大的壓力不停地挖著。他挖了4個小時、8個小時、16個小時、32個小時……疲勞、饑餓、恐懼一起向他襲來。然而最終他沒有停止,他心裏隻有一個念頭,一定要堅持下去,兒子可能還活著。

當他挖到第38個小時的時候,突然聽到從廢墟中隱隱約約傳出了孩子呼喚的聲音。父親興奮極了:“孩子還活著,快來人啊!”許多過路人趕緊上前幫忙,很快,裏麵的孩子救了出來。

這位年輕的父親不但救出了自己的孩子,還救出了另外13個孩子-他們都活著。原來孩子們都躲在了牆角裏,房頂塌下來時,架了個大三角,他們沒被砸著。

正是由於這個父親的堅定執著,不輕言放棄,才找回了自己的孩子。在人生中也是一樣,如果我們堅定自己的目標,勇敢地走下去,必定能到達成功的彼岸。世上沒有比腳更長的道路,沒有比頭更高的山峰。再長的道路隻要你能勇敢地走下去,就一定能到達盡頭。滴水穿石,鐵杵成針,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堅持,是一種偉大的力量,堅持可以改變際遇,改變我們的生活,使我們最終取得成功。

修煉心法 以樂觀的心態對待壓力

調整心態,以積極樂觀的心態擁抱壓力,才能接受壓力。法國作家雨果曾說過:“思想可以使天堂變成地獄,也可以使地獄變成天堂。”我們要認識到危機也是轉機,遇到困難,產生壓力,一方麵可能是自己的能力不足,因此整個問題的處理過程,就是增強自己能力、成長發展的重要機會;另一方麵也可能是環境或他人的因素,則可以通過理性溝通解決,如果無法解決,也可寬恕一切,盡量以正向、樂觀的態度去麵對每一件事。如同有人研究所謂樂觀係數,也就是說當一個人常保持正向、樂觀的心態處理問題時,他就會比一般人多出20%的機會得到滿意的結果。因此,正向、樂觀的態度不僅會平息由壓力而帶來的紊亂情緒,而且也能使問題導向正麵的結果。

第七節 稻草7 我到底什麼時候才能成功

職場透視

方健25歲,大學畢業已兩年,一直在建築行業工作。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南方一家大型的建築設計院做技術助理,他的工作內容是質檢、資料準備、施工檢查等基礎性工作。他認為自己做技術助理是大材小用,但設計院人才濟濟,短時間內他升遷的機會很渺茫。於是,工作一年後,當一家小裝飾公司許諾高薪和技術負責人的頭銜後,他選擇了跳槽。半年後這家小裝飾公司工程完工,老板結束了公司,方健失業了。如今,方健正在尋找新工作,而屢次的求職失敗已經令他產生了挫敗感。方健一直在內心問自己:“我到底什麼時候才能成功?我會成功嗎?我曾經的那些理想難道就這樣付之東流了嗎?”在這樣的懷疑之中,方健似乎已經對自己沒有希望了,已經沒有繼續努力的勇氣了。

仙人指路

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也就是說,欲速則不達。一個有所追求的人,往往需要有極大的耐心,深入了解事物的關鍵所在,才能有的放矢,圓滿地達成目標。例子中的方健就是缺少一種耐心,患得患失,在職業中徘徊。再看下麵這個故事:

子夏是孔子的弟子,被派到莒父任地方官,臨行前他向孔子請教如何為官。孔子對子夏說:“你到了莒父後會麵臨很多事情,你做事要有耐心,不要單純追求速度,不要貪圖小利。單純追求速度,不講效果,反而達不到目的;隻顧眼前小利,不講長遠利益,那就什麼大事也做不成。”

子夏到莒父後,按照孔子所說,耐下心來,一件一件事做。首先,他對當地的情況進行了一番調查,在調查的基礎上總結出當地的一些問題。然後,他再按照這些問題的輕重緩急,一一處理。3年後,莒父被子夏治理得井井有條。

日本還有一個流傳近千年的故事:

兩個叫阿呆和阿土的漁民,做夢都想成為富翁。一天,阿呆做了一個夢,夢裏有人告訴他對岸島上的寺裏有49株朱槿樹,開紅花的一株下麵埋了一壇黃金。

阿呆滿心歡喜地駕船去了小島,島上一切景象果然如夢中所說。春天一到,49株朱槿樹全都盛開了鮮花,隻不過開的是清一色的淡黃色花。阿呆便垂頭喪氣地回去了。

阿土知道了這件事後也來到了寺裏,從秋天等到第二年春天。果然,在春風的吹拂下,朱槿花淩空開放,其中一株朱槿樹盛開出了美麗絕倫的紅花。阿土激動地在樹下挖出了一壇黃金,他成了村裏最富有的人。